-
植樹節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1915年在孫中山的倡議下,規定了以清明節為植樹節,進行植樹活動。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為了紀念一貫倡導植樹造林的孫中山先生,于是把每年的孫中山逝世紀念日,3月12日設為我國的植樹節。
-
愚人節起源于法國,1582年法國國王查理九世決定采用新改革的紀年法(格里高利歷),守舊派反對這種改革,依然按照舊的歷法在4月1日這天過新年,而聰明滑稽的人則在這一天就送假禮品,邀請他們參加假招待會,并把上當受騙的保守分子稱為四月傻瓜。
-
中國一共有17個傳統節日,分別是春節、元宵節、龍抬頭、社日節、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寒衣節、冬至、臘八節、小年、除夕。
-
中國一共有17個傳統節日,分別是春節、元宵節、龍抬頭、社日節、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寒衣節、冬至、臘八節、小年、除夕。
-
中國一共有17個傳統節日,分別是春節、元宵節、龍抬頭、社日節、上巳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寒衣節、冬至、臘八節、小年、除夕。
-
倒貼福字,每當辭舊迎新的時刻,家家戶戶都要把福字貼在屋門上,意味著福氣進入家門。貼春聯,春節前夕,每家每戶都要貼上紅紅的春聯,表達人們迎新納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年夜飯,全家人在一起吃頓團圓飯是除夕的重要習俗。
-
倒貼福字,每當辭舊迎新的時刻,家家戶戶都要把福字貼在屋門上,意味著福氣進入家門。貼春聯,春節前夕,每家每戶都要貼上紅紅的春聯,表達人們迎新納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年夜飯,全家人在一起吃頓團圓飯是除夕的重要習俗。
-
倒貼福字,每當辭舊迎新的時刻,家家戶戶都要把福字倒貼在屋門上,意味著福氣到家。其次春節前夕,每家每戶都要貼上紅紅的春聯,表達人們迎新納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愿望。另外吃年夜飯,全家人在一起吃頓團圓飯是春節最重要的習俗。
-
中國的植樹節最初由凌道揚和韓安、裴義理等林學家于1915年倡議設立,后來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為植樹節。植樹節是通過宣傳保護樹木,組織人們積極參加植樹造林的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
中國的植樹節最初由凌道揚和韓安等林學家于1915年倡議設立。在孫中山的提議下,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舉辦植樹活動,自此中國有了植樹節。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后來為了紀念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
傣族是分布在中國、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國家的民族,主要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等,關門節在傣歷9月15日,開門節在傣歷12月15日,潑水節是傣族人民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節日,時間在傣歷6月下旬或7月初。
-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
-
傣族是分布在中國、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國家的民族,主要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等,關門節在傣歷9月15日,開門節在傣歷12月15日,潑水節是傣族人民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節日,時間在傣歷6月下旬或7月初。
-
彝族,農歷的六月二十四。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主要活動有斗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
-
傳說天上的神仙嫉妒人間的幸福生活,向地上撒下無數的蝗蟲。它們啃食莊稼。但是,勇敢的彝家人并沒有屈服于天神。他們在阿提拉巴的率領下,想出了用火來消滅蝗蟲。人們點起了火把,日夜不停地到田間捕燒害蟲,最終消滅了害蟲,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