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定義:恒星是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一顆球型發(fā)光等離子體,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fā)光,環(huán)繞著恒星的天體;2、層級:恒星做的是自行運動,行星環(huán)繞著恒星運行,公轉方向和所繞恒星自轉方向一樣;3、能量:恒星內部會進行核聚變反應,行星不能進行核聚變反應。
-
宇宙最大星球十大排名,從大到小依次是R136a1、盾牌座uy、天鵝座NML星球、維斯特盧1-26、仙王座VV、獵戶座星球、雙子座β星、大犬座VY、人馬座VX、WOH G。
-
地球屬于地月系,地月系屬于太陽系,太陽系屬于銀河系,銀河系屬于本星系,本星系屬于總星系。所以一般我們說, 地球屬于太陽系。地球是太陽系中,由內及外的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約1.496億千米(1天文單位)。
-
自從有了人類,人們就沒有停止過對宇宙的探尋,我們也在極力的追求這我們想要的答案。操作方法想對我我們地球來說,地球只是太陽系當中幾大行星的當中的一顆,也是很小很小的一顆行星,整個太陽都比地球大無數(shù)倍。而從星系來說,太陽系又是銀河系當中非常渺小的一個星系,位于整個銀河系的邊緣。而在整個宇宙當中,擁有這無數(shù)的像銀河系那樣的星系,數(shù)之不盡。而在更遙遠的宇宙邊緣,會有和我們這個世界相同的宇宙嗎?有多少呢?以我們現(xiàn)在的科學技術還不得而知。所以,這茫茫宇宙是無限大的,我們的地球只是一個沙漠當中的一粒小沙。它處...
-
星系是否會互相吞并呢?,星系這些龐然大物在宇宙中并非靜止不動的,而是高速向外膨脹。在星系團內,星系的空間密度比較高,星系間的距離為星系直徑的10~1000倍。在引力的作用下,星系可以在幾億年的時間內就移動相當于本身直徑那么大的距離。因此,在宇宙年齡150億~20星系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在碰撞過程中,激烈的爆炸會形成幾百萬顆新恒星。現(xiàn)在有相當多的天文學家認為,大部分較大的橢圓星系就是
-
太陽系和銀河系誰更大?,銀河系大。太陽系屬于銀河系。銀河系,是太陽系所在的棒旋星系,包括1000~4000億顆恒星和大量的星團、星云以及各種類型的星際氣體和星際塵埃,從地球看銀河系呈環(huán)繞天空的銀白色的環(huán)帶。銀河系總質量約為太陽的1.5萬億倍,隸屬于本星系群,最銀河系銀河系是地球和太陽所屬的星系,銀河系是太陽系所在的恒星系統(tǒng),包括一千二百億顆恒星和大量的星團、星云,還有各種類型的星際
-
人類能觀測到的宇宙范圍有多大,論據(jù)是對的,結果是對的,但是中間推理的邏輯是有漏洞的。誠然,宇宙的膨脹是向著兩側的,如果依照伽利略變化(日常生活的坐標系)來分析,宇宙兩側的相對速度是2倍光速,的確是超光速了。然而,在洛倫茲變幻中,并沒有一個絕對的時空坐標系,隨著人們認識和觀察世界手段的不斷發(fā)展與提高,人們對宇宙的觀測范圍也一直在擴大,遠古時代人們僅憑肉眼觀望世界,宇宙就是天地,后來出現(xiàn)托勒
-
白矮星是什么樣的,在天空中,除太陽外,最亮的恒星是天狼星。它不是一顆單獨的星,旁邊還有一位小伙伴和它組成一對雙星。這位小伙伴的個頭兒太小了,它的表面積只有天狼星的萬分之一,并且它發(fā)出的白光很少,星體顯得很暗。天文學家根據(jù)這位小星的特點,就給它起白矮星的定義“黑洞”很容易讓人望文生義地想象成一個“大黑窟窿”,其實不然。所謂“黑洞”,就是這樣一種天體:它的引力場是如此之強,就連光
-
什么叫做恒星,依靠自身核聚變反應發(fā)光發(fā)熱的天體都叫恒星。質量與恒星相比小很多、圍繞恒星穩(wěn)定運行、自身不能發(fā)光發(fā)熱的天體叫行星。恒星是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一顆球型發(fā)光等離子體,太陽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恒星。在地球的夜晚可以看見的其他恒星,幾乎全都在銀河系內,但由于距離遙遠,這些恒星看似只是固定的發(fā)光點。目前人類已經觀測的宇宙范圍內,最亮的幾大恒星當屬:老人星,天津四,馬腹一,參宿
-
中子星是什么,中子星(neutronstar)是恒星演化到末期,經由重力崩潰發(fā)生超新星爆炸之后,可能成為的少數(shù)終點之一,質量沒有達到可以形成黑洞的恒星在壽命終結時塌縮形成的一種介于白矮星和黑洞之間的星體,其密度比地球上任何物質密度大相當多倍。絕大多數(shù)中子星實則是超新星爆發(fā)后的遺骸。質量約為太陽8倍以上的超新星爆炸后,并不會完全消失,而留下這個致密的星體——中子星。由于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