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喪嫁娶下一句是恩義情仇。
婚喪嫁娶,分別指結婚,去世,嫁女兒,娶新娘。
1、婚:漢語常用字,讀作hūn,最早見于甲骨文,其本義指男子娶妻,黃昏舉行喜宴,又引申為合法的配偶關系。
2、喪:喪的本義一般認為是逃亡,引申為丟失、失去。一說喪的本義是失去,由此義又引申為死亡。喪也指與人去世有關的事情,或指埋葬死者的方式,均作名詞用。
3、嫁:女子結婚,跟“娶” 相對,例如出嫁、嫁女兒。
4、娶:其本義為遠古時代劫女為妻的搶親風俗,后引申為男子迎娶新娘。
拓展:
我國歷史上有個大名鼎鼎的周朝,開國之君是周武王姬發(fā),他有個大名鼎鼎的弟弟叫姬旦,也是西周開國元勛。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所以也稱周公或周公旦。
從夏商到西周,華夏大地上各個零散的部落逐漸匯聚、歸于一統(tǒng),于是大一統(tǒng)理念形成,這是中國古代史的重大里程碑。 在周朝剛建國時,各地叛亂不斷,有些部落還是披頭散發(fā)的蠻夷生活方式。 周公率師親征,平定各方叛亂,隨后大封諸侯。
這一過程中,周公形成了一整套的治國理念和方法,制定了治理國家的根本性的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分封制、嫡長子繼承制和井田制等。我們現(xiàn)行的婚喪嫁娶等很多禮儀習俗,都由周公修訂完善,對后世中國影響直至今日。
聲明:本網(wǎng)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