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阿巴原為啞巴和嬰兒發出的聲音,在網絡用語中表示失語,不會說話,呆呆的智障,后來演化為表達使用者感情的萬能表情和使用者的自嘲。這個梗最開始出現在成龍的電影《警察故事》中。這部電影里面最后的反派,是一個武功極強的聾啞人,但是只能發出阿巴阿巴的聲音。
阿巴阿巴火起來是因為斗魚有位叫做李贛的主播在直播時,其兩歲左右的女兒出境,因為年齡還小,所以一著急說話就發出“阿巴阿巴打朵朵”的聲音,隨后網友就用這個場景做了一個流口水的表情包,“阿巴阿巴”也就成了形容低智商人群的梗,后來又衍生了各種意思。
主要應用情形有:
1、對方太強或太弱,使用者發出此表情,表示我方弱雞或者對對方的嘲諷。
2、在出現無法正常應對的情況下,打出此梗,表示無力應對。
3、對不能理解事物的絕望反應。
總結
阿巴阿巴原為啞巴和嬰兒發出的聲音,在網絡用語中表示失語,不會說話,呆呆的智障,后來演化為表達使用者感情的萬能表情和使用者的自嘲。這個梗最開始出現在成龍的電影《警察故事》中。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