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歐洲聯盟委員會發布了一項關于可食用昆蟲的規定,允許將人工飼養的蟋蟀制成食物成分,如冷凍、干燥和制成膏狀、粉狀等形式。這一規定的推出開啟了意大利人食用蟋蟀的新篇章。
意大利蟋蟀養殖場是意大利最大的昆蟲養殖場,每天可制成食材約100萬只蟋蟀。工作人員通過一系列的加工程序,如冷凍、煮沸和烘干,將蟋蟀研磨成粉末,用于制作意大利面、面包以及運動飲料等食品。
一家都靈市的餐廳的廚師表示,蟋蟀面粉富含維生素、纖維、礦物質和氨基酸,堪稱一種超級食物。蟋蟀養殖場的工作人員表示,相較于生產一公斤牛奶所需的用水量,生產一公斤蟋蟀面粉的用水量要遠低。科學家們認為,相較于養殖牛羊等動物,養殖昆蟲所需的場地要小得多,這對于應對氣候變化可能是關鍵之一。然而,也有人堅決反對將蟋蟀作為食材。
據悉,實際上,去年日本就率先開始食用蟋蟀,當地多家企業聯合研發了廢熱養殖可食用昆蟲技術,以低碳節能方式養殖蟋蟀。日本的一項研究指出,蟋蟀比牛肉更經濟實惠,作為人類補充蛋白質的來源。據介紹,與牛肉相比,飼養1克蛋白質所需的蟋蟀飼料和水量明顯更少,且更環保。此外,今年初,德國也推出了一種名為“蟋蟀味”的冰激凌,使用蟋蟀粉、奶油、香草和蜂蜜等食材制作,為增加感官刺激,還在每個冰激凌球上放置了一只干燥蟋蟀。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