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A公司2×19年實現凈利潤300萬元。該公司2×19年12月份發生或發現的下列交易或事項中,會影響其年初未分配利潤的是( )。
A.發現2×18年少計管理費用100萬元
B.為2×18年售出的產品提供售后服務發生支出30萬元
C.發現2×18年多提折舊費用20元
D.因客戶資信及財務狀況明顯改善將應收賬款壞賬準備計提比例由5%改為3%
2.某公司于2×15年年末購入一臺管理用設備并投入使用,入賬價值為403500元,預計使用壽命為10年,預計凈殘值為3500元,自2×16年1月1日起按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2×20年初,由于技術進步等原因,公司將該設備預計使用壽命變更為6年,預計凈殘值變更為1500元,所得稅率為25%,稅法允許按照變更后的折舊額在稅前扣除。該項變更對2×20年度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為( )元。
A.-81000
B.-60750
C.81000
D.54270
3.關于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時,不需要考慮利潤或股利的分配
B.如果提供可比財務報表,則對于比較財務報表可比期間以前的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應調整比較財務報表最早期間的期初留存收益
C.如果提供可比財務報表,則對于比較財務報表期間的會計政策變更,應調整各該期間凈損益各項目和財務報表其他相關項目
D.累積影響數的計算不需要考慮所得稅影響
4.甲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2×19年年初對某棟租出辦公樓的后續計量由成本模式改為公允價值模式。該辦公樓2×19年年初賬面原值為7000萬元,已計提折舊200萬元,未發生減值,變更日的公允價值為8800萬元。該辦公樓在變更日的計稅基礎與其原賬面價值相同。甲公司變更日應調整期初留存收益的金額為( )萬元。
A.1500
B.2000
C.500
D.1350
二、多項選擇題
5.在當期期初確定會計政策變更對以前各期累積影響數不切實可行的,應當采用未來適用法處理,其條件包括( )。
A.企業因賬簿超過法定保存期限而銷毀,引起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無法確定
B.企業賬簿因不可抗力而毀壞引起累積影響數無法確定
C.法律或行政法規要求對會計政策的變更采用追溯調整法,但企業無法確定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
D.經濟環境改變,企業無法確定累積影響數
6.下列各事項中,屬于會計政策變更的有( )。
A.無形資產攤銷方法由直線法改為生產總量法
B.將合同履約進度的確定由投入法改為產出法
C.因執行會計準則將分期收款銷售商品( 超過3年 )由原分期確認收入改為按現值確認收入
D.將自用房地產轉為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
7.下列各項中,不需要采用追溯調整法進行會計處理的有( )。
A.無形資產因預計使用年限發生變化而變更其攤銷年限
B.低值易耗品攤銷方法的改變
C.固定資產因經濟利益預期消耗方式發生變化而變更其折舊方法
D.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改按公允價值模式計量
8.下列關于會計政策、會計估計及其變更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
A.對初次發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項采用新的會計政策,不屬于會計政策變更
B.企業應在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政策范圍內選擇適用的會計政策
C.會計估計變更,不改變以前期間的會計估計,也不調整以前期間的報告結果
D.無形資產攤銷原定為10年,以后獲得了國家專利保護,該資產的受益年限變為8年,屬于會計政策變更
9.關于企業會計政策的選擇和運用,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有( )。
A.實務中某項交易或者事項的會計處理,具體準則或應用指南未作規范的,企業可根據自身情況對該事項或交易做出任何處理
B.企業應在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政策范圍內選擇適用的會計政策
C.會計政策應當保持前后各期的一致性
D.會計政策所指的會計原則包括一般原則和特定原則
10.下列各項中,屬于會計估計變更的有( )。
A.因首次執行新會計準則,對子公司投資的后續計量由權益法改為成本法
B.無形資產的攤銷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為產量法
C.因執行新準則,開發費用的處理由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改為有條件資本化
D.管理用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為雙倍余額遞減法
【答案與解析】
1.【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選項A,屬于本期發現前期的重大會計差錯,應調整發現當期會計報表的年初數和上年數;選項B,屬于2×19年發生的業務,應直接調整發現當期相關項目;選項C,屬于本期發現前期非重大會計差錯,應直接調整發現當期相關項目;選項D,屬于會計估計變更,應按未來適用法處理,不調整會計報表年初數和上年數。
2.【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
①該折舊年限變更對2×20年度稅前利潤的調減額={[( 403500-( 403500-3500 )÷10×4]-1500}÷( 6-4 )-[( 403500-3500 )÷10]=81000( 元 );
②該折舊年限變更對2×20年度稅后凈利潤的調減額=81000×( 1-25% )=60750( 元 )。
提示:2×16至2×19年,每年折舊額為:( 403500-3500 )÷10,所以4年合計折舊額為:( 403500-3500 )÷10×4,2×19年末賬面價值為:403500-( 403500-3500 )÷10×4;
2×20年初重新預計的凈殘值是150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是6年,之前已經使用4年,則剩余使用年限是2年,所以2×20年的折舊額為:2×19年末賬面價值/( 6-4 )={[( 403500-( 403500-3500 )÷10×4]-1500}÷( 6-4 );
如果不改變預計使用年限,則2×20年應計提折舊額為:[( 403500-3500 )÷10;
所以變更前后的差額為:{[( 403500-( 403500-3500 )÷10×4]-1500}÷( 6-4 )-[( 403500-3500 )÷10]。
3.【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累積影響數的計算需要考慮所得稅影響。
4.【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變更日投資性房地產的賬面價值為8800萬元,計稅基礎為6800萬元。應該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2000×25%=500( 萬元 ),確認留存收益=[8 800-( 7000-200 )]×( 1-25% )=1 500( 萬元 ),其中“盈余公積”=1 500×10%=150( 萬元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1500×90%=1350( 萬元 )。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 8800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 200
貸:投資性房地產 7000
遞延所得稅負債 500
盈余公積 15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350
投資性房地產成本模式轉換為公允價值模式,屬于會計政策變更,需要追溯調整,所以這里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對應調整的是期初留存收益,而不是所得稅費用。
5.【正確答案】ABCD
【答案解析】在當期期初確定會計政策變更對以前各期累積影響數不切實可行的,應當采用未來適用法處理。比如企業因賬簿、憑證超過法定保存期限而銷毀;或因不可抗力而毀壞、遺失,如火災、水災等,或因人為因素,如盜竊、故意毀壞等,可能使當期期初確定會計政策變更對以前各期累積影響數無法計算,即不切實可行,在這種情況下,會計政策變更應當采用未來適用法進行處理,選項ABCD均符合。
6.【正確答案】BC
【答案解析】選項A,屬于會計估計變更;選項D,屬于因資產用途發生改變而發生的轉換,不作為會計政策變更處理。
7.【正確答案】ABC
【答案解析】選項A、C,屬于會計估計變更,不需要進行追溯調整;選項B,既不屬于會計政策變更也不屬于會計估計變更,不需要追溯調整;選項D,屬于會計政策變更,需要進行追溯調整。
8.【正確答案】ABC
【答案解析】選項C,會計估計變更采用未來適用法,不改變以前期間的估計,也不調整以前期間的報告結果;選項D,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的變更屬于會計估計變更。
9.【正確答案】AD
【答案解析】實務中某項交易或者事項的會計處理,具體準則或應用指南未作規范的,應當根據基本準則規定的原則、基礎和方法進行處理,待做出具體規定時,從其規定。所以選項A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會計政策涉及會計原則、會計基礎和具體的會計處理方法,會計政策所指的會計原則是指某一類會計業務的核算所應遵循的特定原則,不包括一般原則,所以選項D的說法不正確。
10.【正確答案】BD
【答案解析】選項A,因首次執行新會計準則,對子公司投資的后續計量由權益法改為成本法,屬于政策變更;選項C,因執行新準則,開發費用的處理由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改為有條件資本化,屬于政策變更。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