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的作文素材有什么呢?
與歷史人物有關的作文其實大部分也就是與些人有關,而要寫人也是有著很多技巧的,比如:
1、抓住人物的特點。
每個人都是具有自己的特點的,這個特點能夠從人物的年齡、外貌、語言、動作、興趣、個性、生活習慣等諸多方面去考慮。并且一個人的特點本身就是多方面的,而在寫作文時,依照中心思想有選擇地去描寫。
2、選取典型的事例。
一般來說,人與事是分不開的。一個人做的事是有很多的,在寫作文時最好是選擇那些最能夠表現人物思想、性格與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這樣才能夠更加突出主題。
3、運用細節來描寫。
細節描寫本身是屬于對能夠充分表現文章中心思想的人物外貌、語言、動作、表情等細小環節作一個具體、細致的描寫,而在寫作文時進行細節描寫也能夠讓整體文章更豐富。
示例范文:
歷史人物的作文范文一
我最欣賞的歷史人物是晏子,名嬰,字仲,謚平,習慣上多稱為平仲,又稱晏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我之所以欣賞晏子,是因為他頭腦靈活,機智過人,善于勸諫。有一次,齊景公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鳥,就派一個叫燭鄒的人專門負責養這只鳥。可是幾天后,那只鳥飛走了,齊景公氣壞了,要親手殺了燭鄒。晏子站在一旁,請求說:“讓我宣布燭鄒的罪狀,然后再殺了他。”晏子板著臉,對被捆綁起來的燭鄒,說:“你犯了死罪,罪狀有三條,大王叫你養鳥,但你不留心讓鳥飛走了,這是第一條;國君為一只鳥就要殺人,這是第二條;這件事如果讓其他諸侯知道我們的國君只看重鳥,而輕視老百姓的性命,這是第三條。”說完,晏子對齊景公說,請您動手吧。聽了晏子的話,文景公趕緊把它放了,走到晏子面前說,若不是你的開導,我就犯了大錯誤呀。
還有一次,景公在位時,連下了三天雪,還不放晴,景公披著用狐貍毛做的皮衣,坐在臺階上。晏子進宮謁見,站了一會兒,景公說:“奇怪呀,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氣一點也不冷”,晏子回答說:“天氣不冷嗎?”景公笑了,晏子說:“我聽說古代賢德的國君自己吃飽,卻知道別人的勞苦,現在大王不知道別人了。”景公聽了,立刻命人發放皮衣,糧食給饑餓寒冷的人。
他就是我最欣賞的歷史人物——晏子。
歷史人物的作文范文二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我在茫茫書海中陶醉,只為了讀懂那些已經沉淀了數千年的歷史人物。
屈原,我讀懂了你堅定的愛國之情。
你滿懷報國之情,卻被楚王無情地放逐。你親眼看著國家一步步地走向危亡,自己卻無為回天,只得長嘆一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當您親自聽到亡國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已是絕望至極,毫不猶豫地抱起巨石,毅然跳入于那條寒冷的汨羅江。
諸葛亮,我讀懂了你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你自隆中出山后,就把“攘除奸兇,興復漢室”,作為畢生己任,幫助劉備攻城略地、治國安邦。在劉備去世以后,受白帝城之托,你自諾:“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你不遺余力地扶持后主,人們無不為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誠而感動。后人評價你:“義膽忠肝,六經以來三袁;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你聰明絕頂,卻甘為人梯,為蜀國獻出了他的一生時光,這可是可歌可詠!
記得《舊唐書·魏徽傳》的那一句“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方鏡,可以明得失”。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沉淀了太多太多的歷史人物,不論是英雄還是明君,也許有些早已為了歷史,但是,他們的精神品質歷久彌新。
五千年悠悠歲月,滄海桑田更迭,斗轉星移變換,在透過歷史的浮沉間,我,讀懂了他們,他們的精神閃爍在歷史的天空。
歷史人物的作文范文三
這幾天我學習了大語文,講的是司馬遷寫的《史記》,其中我最敬佩的人就是孔子。
孔子姓子,名丘,氏孔,字仲尼,當老師講到這點的時候,我暗暗在心里稱奇,因為我還以為他就姓孔,但是聽老師講完了這一點的時候我才恍然大悟。
我敬佩他的是他被后人稱力圣人,是人們心目中的“至圣先師,萬世師表”。孔子雖然是個圣人,但是他和別的圣人有點不太一樣;他是個愛好廣泛的圣人,他愛音樂、愛美食?是不是和你想像中的有點不太一樣呢?
孔子也做過官,他做的官最小的時候是相當于現在倉庫管理員。因為他每次做的都很負責,所以官職一路上升,最后差一點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官職了,漸漸的他不怎么被重視了,最后孔子辭官周游列國去了,在周游到列國時,并沒有得到各諸侯的重用,他不僅沒有成功,還險些送命,他并不怎么順利,有些人還專門反對儒家學派的思想,有的時候就連去找百姓問路也有很多的人不告訴他。但孔子還是笑對人生,創立了六學,分別是孔、樂、射、御,書、數,分別表達禮貌、樂曲、射箭、騎術、書本和數學。
通過大語文的學習,讓我了解了很多有關孔子的知識,孔子是一個愛好廣泛,多才多藝,知識淵博的人,但孔子非常謙虛,他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非常敬佩他這種謙虛的精神,在今后的學習中我一定要以他為師,爭取在學習上取得更大的進步,做一名像孔子一樣有學問的人。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