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央銀行的借貸業務主要有(為商業銀行提供再貼現、為商業銀行提供再貸款)。解析:中央銀行的信貸業務主要有再抵押放款:再貼現:再貸款。2、根據物權的分類,抵押權屬于(他物權、擔保物權、有期限物權、意定物權)。
-
1、假設在一個兩部門經濟中,邊際儲蓄傾向為0.2,則該兩部門經濟的投資乘數為(5)。2、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通過向中央銀行借款彌補財政赤字會造成的結果是(誘發或加劇通貨膨脹)。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產品是指經過加工、制作、用于(銷售)的產品。
-
1、影響需求的因素;2、需求數量變動與需求變動;3、供給數量變動與供給變動;4、最高限價、保護價格;5、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6、偏好的基本假定;7、無差異曲線的特征;8、預算線變動;9、商品價格產生兩種效應;10、規模報酬分類。
-
考試目的:測查應試人員是否理解金融專業理論原理,掌握專業工作方法和專業技術,了解專業相關法律、規范(規定),以及是否具有運用上述知識從事金融專業實務工作,科學、合理實施金融服務與管理的能力。
-
1、中央銀行調控貨幣供應量的一般性政策工具有(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公開市場業務、再貼現)。解析:中央銀行調控貨幣供應量的一般性政策工具有法定存款準備金政策、公開市場業務和再貼現,即通常所說的三大法寶。
-
1、當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將超過其業務庫存限額的現金再送繳(中國人民銀行)發行庫的過程稱為現金回籠。2、屬于租賃信用的是(經營租賃)。3、銀行信用是銀行和各類金融機構以(貨幣)形式提供的信用。解析:銀行信用是在商業信用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是銀行和各類金融機構以貨幣形式提供的信用。
-
1、最初,人們將金銀鑄造成為鑄幣,投入流通,充當(媒介)。解析:最初,人們將金銀鑄造成為鑄幣,投入流通充當媒介。后來,國家以政治強權鑄造和推行貴金屬貨幣,由此,產生了具有一定重量和成色以及形態的金屬貨幣,稱金屬鑄幣。2、國家紙幣從性質上講是一種憑(國家信用)流通的貨幣。
-
考試目的:測查應試人員是否理解和掌握經濟學基礎、財政、貨幣與金融、統計、會計和法律等相關的原理、方法、技術、規范(規定)等,以及是否具有從事經濟專業工作的初步基礎知識和能力。考試內容與要求:經濟學基礎、財政、貨幣與金融、統計、會計、法律。
-
1、 我國當前實施宏觀經濟調控應以(經濟調控手段 )為主。2、經濟增長方式是指(資源的總體配置方式
)。3、經濟能力或支付能力不同的人應當繳納不同的稅收,經濟能力或支付能力強的人應當多繳納稅收,這體現了財政收入結構的(縱向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