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南皮影戲,是河北省的地方傳統戲劇,主要流傳于河北省南部的皮影藝術形式。冀南皮影戲劇目豐富,演唱沒有文本,完全靠口傳心授方式傳承,對白口語化,通俗易懂,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
泥塑藝術是我國古老的民間藝術。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泥塑一直伴隨著生活不斷傳承,以泥土為原料,從陶器皿、陶佛像,到兒童的玩具,從沒有間斷過。泥塑藝術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的一種,它早已走出國門,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
宮燈又稱宮廷花燈,是中國彩燈中富有特色的漢民族傳統手工藝品之一 。宮燈始于東漢,盛于隋唐,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宮燈主要是以細木為骨架,鑲以絹紗和玻璃,并在外繪以各種圖案的彩繪燈,它以雍容華貴、充滿宮廷氣派而聞名于世。
-
面人也稱面塑是一種制作簡單但藝術性很高的傳統民間工藝品。中國的面塑藝術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它用面粉、糯米粉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蠟、蜂蜜等成分,經過防裂防霉的處理,制成柔軟的各色面團。
-
皮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
-
油紙傘是漢族傳統工藝品之一,作為起源于中國的一種紙制或布制傘,油紙傘除了是擋陽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禮儀一項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國傳統婚禮上,新娘出嫁下轎時,媒婆會用紅色油紙傘遮著新娘以作避邪?,F在油紙傘亦傳至亞洲各地如朝鮮、越南、泰國、日本等。
-
花絲鑲嵌是一門傳承久遠的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主要用于皇家飾品的制作。為“花絲”和“鑲嵌”兩種制作技藝的結合?;ńz選用金、銀、銅為原料,采用掐、填、攢、焊、編織、堆壘等傳統技法。鑲嵌以挫、鎪、捶、悶、打、崩、擠 、鑲等技法。
-
燒藍是將整個胎體填滿色釉后,再拿到爐溫大約800攝氏度的高爐中烘燒,色釉由砂粒狀固體熔化為液體,待冷卻后成為固著在胎體上的絢麗的色釉,此時色釉低于銅絲高度。再經燒結,再填一次色釉,一般要連續四五次,直至將紋樣內填到與掐絲紋相平。
-
玉雕是中國最古老的雕刻品種之一。玉石經加工雕琢成為精美的工藝品,稱為玉雕。工藝師在制作過程中,根據不同玉料的天然顏色和自然形狀,經過精心設計、反復琢磨,才能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