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張掖國家地質公園管理局舉辦的土林發布會上獲悉,張掖發現大面積土林地貌,主要集中在張掖市肅南縣境內,平均海拔高度1700米左右,面積約20平方公里,發育齊全、類型多樣,從幼年時期的細溝土牙,到中青年期的圓盆土柱,直至成熟期的坡地殘柱,均有呈現,完整的展示了土林地貌的形成與演化過程。
張掖是甘肅旅游資源的富集區,名副其實的中國地貌景觀大觀園。據中國地質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程捷介紹:“張掖土林成型于1億年前的河湖相砂質、泥質沉積物,是特殊的巖性組合、構造運動、風雨動力和生態環境等條件綜合作用的結果,是流水侵蝕和天然風化形成的藝術結晶,是稀有、珍貴的地質地貌奇觀。它集中反映了青藏高原祁連山的地質變遷歷史,對研究青藏高原及祁連山的隆升過程中的重要地質事件和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科考價值。同時還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觀賞價值和旅游開發價值。”
目前,景區對土林地質遺跡進行了保護性開發,建成棧道2.8公里,中英對照解說牌38塊,形成完善的旅游基礎設施,游客可參加七彩丹霞深度游觀賞張掖土林。
土林是第四系湖相、河流相的粘土、砂、礫石的松散堆積物,在干燥氣候環境中,受季節性雨水的淋蝕、沖刷而成。土林一般分布于湖相沉積的小盆地,以云南元謀盆地的班果、歪堡中的最為典型,此外,云南江川和南澗、 四川西昌、甘肅天水也有分布。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