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苔絲”(TESS)任務宣布發現兩顆系外行星,距離地球約100光年,其中一顆或適合生命存活。這兩顆系外行星被歸類為“超級地球”,即質量比地球大,但比冰巨星小。它們繞著一顆“活躍度較低”的紅矮星運行。
第一顆行星,LP 890-9b,其大小是地球的1.3倍,每2.7天繞恒星一周。另一顆行星LP 890-9c的大小是地球的1.4倍,大約3.9天繞恒星一周,繞行期間處于恒星宜居帶內。研究人員表示,LP 890-9c距離恒星很近,接收到的輻射熱量卻很低,若有充足的大氣層,行星表面或存在液態水。
什么是“超級地球”?
超級類地行星,又稱超級地球,是指巨大的類地行星,因其大于太陽系內的類地行星又明顯小于海王星等氣態行星而稱為超級類地行星。科學家推測這些行星擁有與地球相似的板塊構造。超級類地行星的表面一般都有峽谷、隕石坑和火山。
太陽系沒有已知的超級地球,因為地球是太陽系中最大的類地行星。更大的行星,比如天王星,質量至少是地球的14倍,并且較厚的大氣層,沒有明確的巖石或液體表面。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被統稱為氣態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又稱為冰巨星。 2016年1月,有人提出在太陽系中假設存在的第九行星(行星九,Planet X)可能是一個超級地球,以解釋6個外海王星天體的軌道行為,但據推測也有可能是冰天王星或海王星之類的冰巨星。根據2019年的精確模型推測,其質量限制在5個地球質量之內,因此行星九很可能是超級地球。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