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江大潮,可以說是我國沿海的一大奇觀。自古以來就有觀潮的傳統。錢塘江位于我國浙江省,最終注入東海,在它入海口的海潮即為錢塘潮,天下聞名。觀潮始于漢魏,盛于唐宋,歷經2000余年。每年都有不少游客前來觀看這一奇景。每年農歷八月十五,錢塘江涌潮最大,潮頭可達數米。農歷8月18在錢塘江上檢閱水軍,以后沿習成節。除農歷8月18日前后三天觀潮節外,農歷每月初與月中皆有大潮可觀,并可作一潮三看“追潮游”。
連日來,一場錢塘江邊的雄奇景象引發網友們的關注。
浙江嘉興海寧,有攝影師航拍到這樣的景象:江邊的灘涂上,一棵“參天大樹”突然閃現,枝干繁茂,足足有數百米高大。
這條視頻在網絡上發布后,迅速引發網友們的關注,并被《中國國家地理》視頻號采用。網友們感嘆,“詩畫江南活力浙江。自然美才是真的美,感謝拍攝者,帶給我們大自然的美。”
這種景觀為什么被稱作潮汐樹?
潮汐樹雖名為樹,其實并非某種植物,而是發育在潮灘上的一道道潮溝,是一種典型的沉積地貌,由潮汐作用往復沖刷而形成。
當我們從天空中俯瞰海灘時,就會發現:一條條潮溝猶如生長在海灘上的參天大樹,其主干朝向大海,枝杈朝向陸地,故被稱為“潮汐樹”。
形成“潮汐樹”一般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一是內因,所在潮灘的質地松軟易被侵蝕,一般泥沙含量較高;
二是外因,要有外在的水力作用,伴隨潮汐作用“生長”,漲潮落潮時帶來和沖走泥沙,日復一日沖刷出來的潮溝會越來越深、越來越長,形成主干,向內陸不斷延伸,同時在側蝕和溯源侵蝕的作用下逐漸“枝繁葉茂”。
換言之,“潮汐樹”的形成,是海水受潮汐影響,在上漲、回落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沉積地貌。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