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1 日,山東肥城一男子團購五斤排骨,煮熟后發現表面像雞皮,還有腥味,吃了兩塊就沒敢再吃。
隨后這也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很多人都直接表示,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情況,這是怎么整出來的呢?
還有網友表示,雞皮豬排?這是什么新物種,買的排骨表面是雞皮,看了都起雞皮疙瘩,誰敢吃呢?
更多的網友則感慨,這必然是科技與狠活,活久見雞排骨這么大,不過更多的還是合成的吧,現在不是什么都添鴨肉嗎。
“海克斯科技”梗受熱議,是揭內幕還是販賣焦慮?
“小麥蛋白粉、變性淀粉、植物油、香辛料再加點烤肉精油、大力粉、色素、卡拉膠等就能做出淀粉版香腸”“面筋粉、磷酸鹽再加點冷凍牛肉、牛肉香精油、食用油、色素等就能做出乒乓球一樣彈性十足的肉丸子”。
在短視頻平臺,一位名為辛吉飛的博主“揭秘”用食品添加劑合成蜂蜜、燕窩、牛肉粒、淀粉腸等制作過程,引發不少網友對食品安全的關注,他在視頻中以“海克斯科技”“科技與狠活”暗指食品中含有的一些“添加劑”,引發不少網友對食品添加劑的討論。
“海克斯科技”的話題在網絡上持續引發討論,背后反映的是人們對食品添加劑存在的諸多疑問。不少網友和業內人士認為上述視頻存在夸張、以賺取眼球獲得流量之嫌,“科技與狠活”是在販賣食品安全焦慮。有網友稱,“逛了一圈超市,拿起愛吃的零食看了看配料表就又放下了”“想起‘一勺三花淡奶’‘各種精’,大排檔覺得突然不香了。”
一位食品行業資深研發人員認為,上述一些視頻內容存在夸大和扭曲實際的情況,“有些情況是存在的,但他們用了一種非常負面的方式去描述,并夾雜著對現代食品工業的詆毀。”
食品添加劑主要用途是什么?一是減少食品浪費,比如做成水果罐頭加入抗菌劑;二是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比如肉腸等肉制品會發生顏色和氣味變化,為了抑制縮狀芽孢桿菌的產生會加入亞硝酸鹽的添加劑;三是模擬天然食材的特性,模擬葡萄、橘子等加入一些色素。他表示,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食品添加劑可以正常使用。
“食品添加劑典型的用量都在1%以下,在這個水平上,正常飲食很難出現長期大劑量攝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不可能出現合法食品添加劑帶來的健康危害。”食品添加劑并非洪水猛獸,消費者不必擔心害怕。但商家應按照相關規定將食品配料告知消費者,包括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把選擇權交給消費者。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