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果喜是誰呢?為什么會被那么多創業者推崇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作為屹立在中國商界45年不倒的“常青樹”,張果喜是無數創業者敬仰的范本。從小木匠到億萬富翁,他憑借過人的商業頭腦和謀略,締造了一個財富神話。
一個僅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卻成為中國第一個獲得小行星命名榮譽的企業家;一個靠1400元下海的人,卻多次躋身《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一個憑借“雕蟲小技”的木匠,卻完成了從雕刻藝術到雕刻人生的轉變。想必很多人都有一個問題:他是如何做到的?
一、20歲辦廠
張果喜是地道的“草根”出身,兩歲喪母、家徒四壁、食不果腹,這些悲慘的經歷磨礪了他堅韌的意志。
由于家境貧窮,張果喜15歲就進入鄧埠鎮農具修造所當學徒。憑借努力,他一路從小木匠做到車間主任。
1973年,鄧埠鎮農具修造所瀕臨倒閉,20歲的張果喜大膽接下這個“爛攤子”,成為新廠長。他先是賣掉祖屋湊了1400元,給大家發了工資,隨后前往上海尋找商機。
在上海工藝品進出口公司,張果喜發現,一種樟木雕花套箱價格高昂,銷量火爆,他立刻決定自己生產樟木箱,給這家公司供貨。
為了解決技術難題,他三下浙江東陽,終于請到經驗豐富的老師傅;為了采購上等樟木,他跑到300公里外的宜春縣山區,險些因為翻車丟了性命。
半年后,張果喜終于生產出了第一只樟木箱。由于工藝精美,質量過硬,運到上海的樟木箱很快打開銷路,并且在廣交會上賣出了20套,他由此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二、結緣佛龕
如果說生產樟木箱是張果喜財富的起點,那么結緣佛龕,則讓他迎來第一個事業高峰。
1979年,張果喜再次來到上海工藝品進出口公司,精致的雕花佛龕讓他眼前一亮。原來,這種佛龕不僅利潤豐厚,而且日本市場需求量非常大。“真是把木頭變黃金的好生意!”
張果喜再次抓住商機,投入生產佛龕。他和技術骨干潛心專研,認真對照樣品仿制。一個多月后,“果喜”佛龕問世。
他將佛龕出口到日本,受到消費者的熱烈追捧,企業利潤不斷攀升。1981年,光是佛龕產品,凈利潤就高達200萬。
隨著市場需求量增大,產能也要跟上。張果喜率先從臺灣引進4條全自動加工線,實現工業化、規模化生產。
同時,他也沒有落下國內市場。他先在上海設立家具銷售點,隨后建立起從上海輻射到京津地區的銷售網絡,讓公司的發展駛入快車道。
1985年,張果喜的資產達到3000萬美金,成為“新中國第一個億萬富翁”。
三、二次創業
盡管已經身家過億,但是張果喜的野心不止于此。在企業穩步發展時,他決定進行二次創業,以調整產業結構、擴大發展規模。
上個世紀90年代,“海南開發熱”興起,張果喜瞄準機會,決定在三亞興建一座酒店。
然而,1996年國家實行宏觀調控政策,“海南熱”突然降溫,而張果喜的酒店才建到一半。他審時度勢,決定不撤資也不繼續。
兩年后市場回暖,張果喜一舉建成了果喜酒店,成為公司擴張版圖重要的一部分。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佛龕市場受到沖擊,同行紛紛縮減生產。張果喜卻逆勢而為,新建了兩個佛龕廠,最終在經濟復蘇時進一步搶占了市場。
關于張果喜的故事,我們就分享到這啦!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