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公司為生產制造類企業,當年發生的下列費用或損失中,應當計入存貨成本的是()。
A.材料入庫后發生的倉儲費用
B.倉庫保管人員的工資
C.采購運輸過程中因自然災害發生的損失
D.季節性停工期間發生的損失
2.甲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018年1月1日,甲公司發出一批實際成本為120萬元的原材料,委托乙公司加工應稅消費品(實木地板),收回后直接對外出售。2018年5月30日,甲公司收回委托加工的應稅消費品并驗收入庫。甲公司根據乙公司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向乙公司支付加工費6萬元、增值稅0.78萬元,另支付消費稅14萬元。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甲公司收回該批應稅消費品的入賬價值為()萬元。
A.140
B.140.78
C.126
D.126.78
3.下列關于存貨可變現凈值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A.可變現凈值是確認存貨跌價準備的重要依據之一
B.可變現凈值等于銷售存貨產生的現金流入
C.可變現凈值等于銷售存貨產生現金流入的現值
D.可變現凈值等于存貨的合同價
4.2019年12月31日,甲公司庫存丙材料的實際成本為200萬元,擬全部用于生產1萬件丁產品。將該批材料加工成丁產品尚需投入的成本總額為80萬元。2019年12月31日該批材料的不含稅市場銷售價格為160萬元。由于丙材料市場價格持續下降,丁產品每件不含增值稅的市場價格由原320元下降為300元。估計銷售該批丁產品將發生銷售費用及相關稅費合計為4萬元。該批材料至2019年12月31日前未計提過存貨跌價準備。不考慮其他因素,2019年12月31日甲公司該批丙材料的賬面價值應為()萬元。
A.160
B.136
C.200
D.140
5.2020年12月1日,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了一項不可撤銷的銷售合同,約定以每噸3萬元向乙公司銷售W產品400噸。2020年12月31日,甲公司庫存該產品600噸,單位成本為2.5萬元,單位市場銷售價格為2.4萬元。甲公司預計銷售上述600噸存貨將發生相關稅費30萬元。不考慮其他因素,2020年12月31日,上述600噸存貨的賬面價值為()萬元。
A.1 650
B.1 470
C.1 500
D.1 440
6.【多選題】甲公司與乙公司同時簽訂了三份合同,下列各種情況下,甲公司應將這三份合同合并為一份合同進行會計處理的有()。
A.這三份合同是基于同一商業目的簽訂,且構成一攬子交易
B.這三份合同的對價金額相互獨立,互不影響
C.這三份合同中承諾的商品構成單項履約義務
D.這三份合同是基于同一商業目的簽訂,但不構成一攬子交易
7.【多選題】甲公司2019年1月1日開始執行一項積分計劃,約定客戶每消費1元可積1分,滿100分可抵現金1元。2019年共發生符合條件的銷售額2 000萬元,積分2 000萬分;甲公司預計將有100%的積分被使用。當年沒有客戶使用所授予積分。下列關于甲公司積分業務的處理,表述正確的有()。(計算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A.甲公司應按照銷售額確認商品銷售收入2 000萬元
B.甲公司應將積分價值20萬元確認為收入
C.2019年甲公司因該業務應確認收入總額為1 980.20萬元
D.客戶實際使用積分時,甲公司應按照使用比例將積分對應的價值轉入收入
8.【多選題】下列屬于企業向客戶轉讓商品的承諾作為單項履約義務的有()。
A.企業向客戶轉讓可明確區分商品的承諾
B.企業向客戶轉讓不可明確區分商品的承諾
C.企業向客戶轉讓一系列實質相同且轉讓模式相同的、可明確區分商品的承諾
D.企業向客戶轉讓一系列實質相同但轉讓模式不相同的、不可明確區分商品的承諾
9.【多選題】關于收入的計量,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有()。
A.企業應當按照分攤至各單項履約義務的交易價格計量收入
B.交易價格是指企業因向客戶轉讓商品已收取的對價
C.企業代第三方收取的款項,應當作為負債進行會計處理
D.企業預期將退還給客戶的款項,應當作為負債進行會計處理
10.【多選題】下列各項關于企業具有融資性質的分期收款銷售商品會計處理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A.應收的合同價款與其現銷價格之間的差額應計入當期損益
B.應收的合同價款與其現銷價格之間的差額在合同期內采用實際利率法攤銷
C.按照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分期確認收入
D.按照應收的合同價款的現銷價格計量收入
【答案與詳細解析】
1.D。解析:A項,材料入庫前發生的倉儲費用及生產過程中為達到下一個生產階段所必需的倉儲費用均應計入存貨成本,入庫后發生的倉儲費用一般計入當期損益;B、C項,均應當計入當期損益;D項,季節性停工損失計入制造費用,最終影響存貨成本。
2.A。解析:委托加工物資收回后直接出售或者是生產非應稅消費品,消費稅計入收回委托加工物資成本。甲公司收回該批應稅消費品的入賬價值=120+6+14=140(萬元)。
3.A。解析:可變現凈值,是指在日常活動中,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資產負債表日,若可變現凈值低于存貨的成本,則應按二者差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所以B、C和D項均不正確。
4.C。解析:丙材料全部用于生產丁產品,計算其賬面價值時,應先對其生產的產品進行減值測試,丁產品的可變現凈值=300-4=296(萬元),成本=200+80=280(萬元),可變現凈值大于成本,丁產品未發生減值,所以丙材料也未發生減值,應按成本計量。因此,2019年12月31日丙材料的賬面價值為200萬元。
5.B。解析:有合同部分:400噸存貨可變現凈值=3×400-30×400/600=1 180(萬元),其成本=2.5×400=1 000(萬元),可變現凈值高于成本,所以該部分存貨未減值,期末按照成本計量;無合同部分:200噸存貨可變現凈值=2.4×200-30×200/600=470(萬元),其成本=2.5×200=500(萬元),可變現凈值小于成本,發生減值金額為30萬元(500-470)。則上述600噸存貨的賬面價值=2.5×400+470=1 470(萬元),B項正確。
6.AC。解析:企業與同一客戶同時訂立或在相近時間內先后訂立的兩份或多份合同,在滿足下列條件之一時,應當合并為一份合同進行會計處理:(1)該兩份或多份合同基于同一商業目的而訂立并構成一攬子交易;(2)該兩份或多份合同中的一份合同的對價金額取決于其他合同的定價或履行情況;(3)該兩份或多份合同中所承諾的商品構成單項履約義務。兩份或多份合同合并為一份合同進行會計處理的,仍然需要區分該一份合同中包含的各單項履約義務。B項,與第二個條件沖突;D項,與第一個條件沖突。故AC項正確。
7.CD。解析:甲公司應在交易發生時將交易價格分攤至銷售的商品和授予的積分,積分公允價值=2 000/100×100%=20(萬元),分攤至商品的交易價格=2 000/(2 000+20)×2 000=1 980.20(萬元),應于銷售發生時確認收入;而分攤至積分的交易價格=20/(2 000+20)×2 000=19.80(萬元),應于積分實際使用時,按照使用的比例分攤相應的價值轉入收入。因此C、D項正確。
8.【答案】AC。
9.【答案】ACD。解析:交易價格,是指企業因向客戶轉讓商品而預期有權收取的對價金額,B項錯誤。
10.【答案】BD。解析:企業確定的交易價格與合同承諾的對價金額之間的差額,應當在合同期間內采用實際利率法攤銷,A項錯誤,B項正確;具有融資性質的分期收款銷售商品,應當按照假定客戶在取得商品控制權時的現銷價格確定交易價格,并在轉移商品控制權時確認收入,C項錯誤,D項正確。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