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0日,中核集團發布消息稱,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HL-2M)等離子體電流突破100萬安培(1兆安),創造了中國可控核聚變裝置運行新紀錄,標志著中國核聚變研發距離聚變點火邁進了重要一步,躋身國際第一方陣,技術水平居國際前列。
-
近日,美國哈佛-史密松森天體物理中心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天體物理學》中發表論文。他們發現,黑洞在吞噬小恒星時隔多年后,正在以一半的光速噴射出一些物質,猶如人吃完飯后會打嗝一樣。
-
據相關媒體報道,近日,華爾街各大銀行對美國經濟前景的展望越來越悲觀,許多銀行高管表示,他們正在為潛在的經濟低迷或衰退做準備。
-
北京時間10月13日6時5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5米S-SAR 01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443次飛行。為中國航天自豪,為中國航天點贊!
-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12日用一枚小型固體燃料火箭發射8顆小型人造衛星,但火箭升空不久后發生故障,地面控制人員已向火箭發出自毀指令。一時間,發射現場的直播畫面被臨時中止,其官方YouTube頻道的直播記錄也被刪除。
-
10月7日21時10分,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在黃海海域使用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采用“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微厘空間北斗低軌導航增強系統S5/S6試驗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
據相關媒體報道,當地時間10月4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Alain Aspect、John F. Clauser 和 Anton Zeilinger,以表彰他們在量子信息科學研究方面作出的貢獻。
-
據相關媒體報道,根據諾貝爾獎官網10月3日消息,“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名單揭曉,瑞典科學家Svante Pbo獲得獎項,以表彰他對已滅絕人種的基因組和人類進化的發現。他將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642萬元人民幣)。
-
執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任務的宇宙飛船于當地時間26日成功撞擊了一顆名為“迪莫弗斯”的小行星。據報道,此次任務的目標為“雙小行星系統”,直徑160米的“迪莫弗斯”是繞著780米寬的小行星“迪迪莫斯”運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