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海底撈一則招聘 985/211 大學生擔任外送員的廣告在社交媒體上掀起了驚濤駭浪,瞬間成為大眾熱議的焦點。一時間,網友們眾說紛紜,爭議不斷。有部分網友瞠目結舌,直言海底撈的招聘門檻高得離譜:“送外賣又不是什么高精尖科技活兒,讓這些高學歷大學生去當外送員,這不是暴殄天物,浪費人才嘛!”
-
?近日,吉林長春一位員工在網絡上發布視頻,稱自己辛苦工作了3個月,結果公司發放的工資卻是一堆被限定使用的消費券。此事迅速引發了公眾關注和熱議。
-
近期,網絡上熱議珠海一家公司強制員工連續工作37天的消息,此事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據報道,珠海市香洲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已注意到相關輿情,并已指示勞動監察部門對該公司的行為展開調查。
-
近期,南京的一位名叫張女士的軟件工程師,因工作壓力沉重導致長期失眠,最終被專業醫生確診為抑郁癥。張女士在公眾場合總是展現出積極向上的形象,然而在下班后的獨處時光里,她常常陷入無端的悲傷之中,甚至萌生了自我傷害的念頭。
-
22歲的李明,剛從新媒體設計專業畢業,卻意外地在武漢踏上了家政服務行業的征途。原本,他的職業規劃并未觸及這一領域,但一次偶然的網絡瀏覽,讓他被家政行業靈活的工作模式與可觀的收入潛力深深吸引,決定勇敢跨界嘗試。
-
今日,申萬宏源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在公眾場合發表了一番引人深思的言論。他強烈建議政府及社會各界應給予年輕人實質性的補貼支持,并直接指出,當前社會活力感知下降的背后,實際上是年輕一代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與艱辛。
-
在一年內,某員工因頻繁遲到,被公司扣除了高達20余萬元的工資。對此,該員工申請了勞動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工資差額,并獲得支持。然而,公司不服仲裁結果,選擇向法院提起訴訟。7月17日,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相關案件。法院判決公司支付江某2020年11月30日至2021年11月30日期間的工資差額196618.10元。一審判決后,雙方當事人均未提起上訴。
-
六月即將到來,高溫作業的人可以領防暑降溫費了,并且高溫津貼會發放4個月:6月、7月、8月、9月。?根據《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若用人單位在溫度超過35℃的高溫天氣下安排員工從事室外露天作業,或者無法采取有效措施使工作場所的溫度降至33℃以下,則必須向勞動者支付高溫津貼,并應納入工資范疇。
-
在我國,護士人手緊缺已成為醫療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盡管國務院辦公廳已明確公立醫院醫護比應向1∶2努力,但當前比例仍低于1∶1.2,凸顯出注冊護士的巨大缺口。除了沉重的工作負擔,薪酬待遇不盡人意和職業尊嚴感的缺失也加劇了護士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