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全國大部分地區的中小學都已經開學了,這是“雙減”政策落地之后的第二個學期。
自從上學期“雙減”政策的實施,許多中小學生從繁重的學習作業和頻繁的課外培訓的壓力中解脫出來。然而,這并非“雙減”的最終目的,實現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是關鍵,有“破”更要有“立”。在失去了課外培訓的額外輔導后,學校正常課堂教育的教學是否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成長的需要?這是一道擺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校面前的必答題。
不補課并非不學習 學校和家長要負責學生教育重任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寒假中,由于中央“雙減”政策明確提出,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許多中小學生過得十分愉快,但家長卻愁眉苦臉。“以前一個寒假,孩子總有7-10天是有課外班的,只要看著孩子坐在教室里心里就挺踏實,現在不補課了,真的能行嗎?”北京一名小學五年級學生家長說。寒假真的不能補課了,但是不補課并不意味著不學習了。
許多家長焦慮的真正來源就是,他們認為補課就是學習,現在取消了補課,就變相地意味著不學習了,然而這種觀點明顯是錯誤的。但假期的學習與學期中的學習不一樣,假期學習需要孩子擁有更多的自主性,可以做自律學習,這就需要學校老師和家長共同思考,如何才能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做到真正的為了自己學習。
減負并非放水 學校要更加注重教育質量的提升
“雙減”后的第一次期末考試,一些北京家長群里流傳著“考試‘難出天際’”的說法,其中有一道流傳甚廣的考題:北京2022年冬奧會冰壺比賽將在北京賽區的國家游泳中心進行。賽場設4條長方形賽道,每條賽道長約是46米,寬是5米,周圍用黑色海綿條圍起。每條賽道需要多長的海綿條?
雖然這種問題猛一看覺得很難,但其實還是考查的一些基礎知識,只不過換了一種更為新穎的提問形式,這就要求學生不能再只是僵硬地通過死記硬背來學習課本知識。實際上這就是“雙減”之后教育教學和學習、考試的方向,“雙減”政策的最終落實在于學校教育質量能否真正提升。
要把學校教育的質量提升上去,首先要把那些重復機械的內容減下來。未來國家發展需要具有扎實基礎和創新思維的合格建設者,就需要在學習過程中學會用知識解決新問題、真問題。
中央的“雙減”政策特別強調學校教育教學服務要滿足學生多樣化需要,努力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讓學生的學習更好回歸校園。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