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來,國家開始逐漸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由于青少年往往心智不成熟,如果家庭、學校以及社會不能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就容易導致學生的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據調查,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青少年的心理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心理問題高發,最令人擔憂的是當前呈現低齡化發展趨勢。
全國人大代表郭紅靜在會以中聲稱,中小學生易出現焦慮、自閉、抑郁等心理問題以及不良行為傾向,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她建議,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全方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識。
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有些人的心理問題往往都來自于原生家庭。現在普遍家長的觀點就是上大學才是唯一的出路,導致家長過分重視孩子學習成績,這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父母應作為孩子的榜樣,身教言傳,使他們在遭遇迷茫時,能第一時間找父母傾訴。作為家長要培養孩子樂觀開朗的性格,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發現他們的興趣愛好。平時要多與孩子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當發現他們有不良情緒時,要及早干預,避免嚴重心理問題的發生。
學校教育也會影響到青少年的成長,畢竟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學校應該重視起心理教育課程的開設,要保證學生每周都能接觸到相關的教學。同時學校也要想辦法改變學生的固有思維,有些學生不愿意找心理老師咨詢,就是怕被別人看見,然后嘲笑自己有心理問題。學校可以多多開展與心理知識有關的活動,諸如志愿服務、知識競賽等。
青少年是祖國的花苗,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要用心呵護,不要讓他們的人生走向極端,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