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夜間,湖南省沅江市現大量白色飛蟲,如雪花般鋪天蓋地。目擊者說:有車輛因蟲子太多,導致車輛打滑 ,發生事故。5日上午,當地專家表示,該飛蟲為蜉蝣,近幾年每年秋季都會出現,屬正常現象,蜉蝣對人體及農作物均無害。
現場視頻中,在夜間昏黃的路燈下。“雪花”漫天飛舞,鏡頭掃到地面,柏油路面已經蒙上一層薄薄的白色。
“這個每年都有,沒什么稀奇。”沅江市桔園路一商戶陳老板(化姓)稱,兩三天前就有很多“白蛾”出現,主要是晚上七、八點比較多。4日晚上,“白蛾”尤其多,像鵝毛大雪一樣,且大多圍繞著路燈在空中飛舞。
5日上午,沅江市植保植檢站站長劉景波接受采訪時介紹,這種白蛾學名為蜉蝣,多出現在湖區的春秋季節。在洞庭湖邊看到大量蜉蝣,屬正常現象。
劉景波稱,蜉蝣其實就是昆蟲的一種,幼蟲常年在湖泊、水塘的水下生活;由于最近氣溫適合生長,8月底至9月初它們集中羽化成飛蛾,夜間在路燈下聚集飛舞、交配。
“我們說的‘朝生暮死’就是形容蜉蝣。”劉景波稱,蜉蝣成蟲飛出水面就是為了交配,且成蟲的生命周期僅能存活1-2天,蜉蝣成蟲不吃農作物,對人體也不會造成傷害。同時,蜉蝣屬于湖區食物鏈中的一環,其幼蟲也是魚類的食物之一。
據百科資料,蜉蝣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蟲,距今至少已有 2 億年的歷史。它們體長通常為 3-27mm,觸角短,復眼發達,中胸較大,前翅發達,后翅退化,腹部末端有一對很長的尾須,部分種類還有中央尾絲。
全世界已知約 30-50 種,我國已知約 36 種。亞成蟲及成蟲不飲不食,壽命極短,只能存活數小時,多則幾天,它們幾乎將所有的精力都用于交配,故有“朝生暮死”之說。
實際上,“蜉蝣”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也經常出現,常被用來比喻微小的生命,比如《詩 · 曹風 · 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蜉蝣,渠略也,朝生夕死。”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