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寄丟20克黃金保價八千賠兩千”事件后,快遞公司順豐再次因保價問題引發爭議。
近日,王先生向媒體反映自己在順豐寄了一件價值17000元的手辦,因為價值昂貴就花108元做了18000元的保價,在寄的過程中手辦有破損,導致手辦貶值,隨后要求順豐按照保價賠付或者賠付無損全新的手辦,順豐方面稱只能賠償500元。
明明進行了購買了保價,為什么只賠付500元?對此,順豐客服回應稱:保價不是保多少賠多少,是綜合快件實際損耗和保價金額按一定比例賠償的。
根據近期相繼出現的新聞來看,順豐保價引發的爭議問題,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
9月10日,有媒體報道,來自深圳的夏女士花了11000元買的全新iPhone在寄件過程中丟失。隨后,順豐以夏女士未足額保價為由,僅能賠償2500元。隨后,順豐客服在公開回應中談到,保價需要另外支付費用,不要求強制保價,只要客戶按照實際費用保價即可。
今年6月,一位用戶寄送3顆鉆石,其中一顆價值23萬元的鉆石丟失,事情發生后順豐方面報警,根據保價額度提出賠償7萬元,被用戶拒絕。當時順豐方面回應稱,這個賠償額度是根據保價相應比例來計算賠償額度的。用戶并未足額保價,因此只能打折扣。
根據企查查APP顯示,順豐速運有限公司存在數百條法律訴訟信息,相當多訴訟涉及財產損害、服務糾紛等情況。
所謂的快遞保價,就是用戶給快遞上個“保險”,圖個安心。投保金額即用戶自己對快件的估價,也就是所謂的“聲明價值”。
正因如此,保價條款不能成為套路消費者的條款,更不應成為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霸王條款。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任何企業、行業,服務過硬、恪守信用都是行穩致遠的基石。越是頭部企業,越要愛惜羽毛。在保價賠付上玩貓膩,不僅損害消費者權益,更會對行業聲譽造成不良影響。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