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業(yè)藥師《中藥學專業(yè)知識一》必背考點有哪些呢?不知道的小伙伴來看看小編今天的分享吧!
注射部位的吸收過程
除了血管內給藥沒有吸收過程外,其他途徑如皮下注射、肌內注射、腹腔注射都有吸收過程。注射部位周圍一般有豐富的血液和淋巴循環(huán)。藥物吸收路徑短,影響因素少,故一般注射給藥吸收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
血管外注射的藥物吸收受藥物的理化性質、制劑處方組成及機體的生理因素影響,主要影響藥物的被動擴散和注射部位的血流。淋巴流速則影響水溶性大分子藥物或油性注射液的吸收。局部熱敷、運動等可使血流加快,能促進藥物的吸收。
藥物的理化性質能影響?藥物的吸收。分子量小的藥物主要通過毛細血管吸收,分子量大的主要通過淋巴吸收,淋巴流速緩慢,吸收速度也比血液系統(tǒng)慢。
藥物從注射劑中的釋放速率是藥物吸收的限速因素,各種注射劑中藥物的釋放速率排序為:水溶液>水混懸液>O/W乳劑>W/O乳劑>油混懸液。
依據(jù)斷面進行的鑒定
?、僖员”诮M織、淀粉為主的飲片折斷面一般較平坦——牡丹皮飲片;
②含纖維多的飲片具纖維性——厚樸飲片;
?、酆毎嗟娘嬈暑w粒性——木瓜飲片;
?、芾w維束或石細胞群與薄壁組織相間排列,即有硬韌部與軟韌部之分,飲片?,F(xiàn)層狀裂隙,可層層剝離——苦楝皮、黃柏的飲片;
⑤木類中藥主要由木纖維組成,質硬,飲片折斷面常呈刺狀——沉香、蘇木的飲片;
?、藓矸鄣娘嬈蹟鄷r粉塵飛揚——山藥、川貝母飲片;
⑦含硬橡膠的飲片折斷時有白色膠絲——杜仲飲片。
藥用部位和采收原則
根及根莖類
(1)一般:秋、冬兩季地上部分將枯萎時及春初發(fā)芽前或剛露苗時采收,如黨參、牛膝、大黃、黃連、防風等
(2)特例:枯萎時間較早的植株,夏季采收,如浙貝母、延胡索、半夏、太子參等;春天采收,如明黨參
莖木類
(1)秋、冬采收:如大血藤、雞血藤、首烏藤、忍冬藤等
(2)全年采收:如蘇木、降香、沉香等
皮類
(1)一般:春末夏初采收,如黃柏、厚樸、秦皮等
(2)特例:秋、冬兩季采收的如川楝皮、肉桂等;根皮通常在挖根后剝取,或趁鮮抽去木心,如牡丹皮、五加皮等
(3)采皮方法:環(huán)狀、半環(huán)狀、條狀剝取或砍樹剝皮,杜仲、黃柏環(huán)剝技術
葉類
(1)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開花前或果實成熟前采收,如艾葉、臭梧桐葉
(2)少數(shù)藥材宜在秋、冬時節(jié)采收,如桑葉等
花類
(1)含苞待放時:金銀花、辛夷、丁香、槐米、款冬花
(2)花初開時:洋金花
(3)花盛開時:菊花、西紅花
(4)花冠由黃變紅時:紅花
(5)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開后采收
果實種子類
(1)果實:多數(shù)在自然成熟時采收,如瓜蔞、梔子、山楂
有的霜后采摘,如山茱萸、川楝子
少數(shù)采收幼果,如枳實、青皮
成熟期不一致,隨熟隨采,如木瓜
(2)種子:果實成熟時采收,如決明子、牽牛子
全草類
(1)多在植株充分生長、莖葉茂盛時采收,如穿心蓮、淡竹葉、青蒿
(2)花開時采收,如益母草、荊芥、香薷
(3)全株藥用,如金錢草、蒲公英
(4)兩個采收期:茵陳,春季采收稱“綿茵陳””,秋季采收稱“花茵陳”
菌、藻、地衣類
不同的藥用部位,采收情況不一樣
(1)茯苓:立秋后
(2)冬蟲夏草: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發(fā)散時
(3)馬勃:子實體剛成熟時
(4)海藻:夏秋兩季
道地產區(qū) | 藥材 |
關藥 | 人參(吉林)、鹿茸、哈蟆油、(遼)細辛、(遼)五味子、關防風、龍膽、甘草(內蒙古)、黃芪(內蒙古) |
北藥 | 黨參(山西)、金銀花、阿膠(山東)、板藍根、青黛、大青葉、黃芩(河北) |
懷藥 | 懷牛膝、懷山藥、懷菊花、地黃 |
西北藥 | 大黃(青海)、軟紫草(新疆)、當歸(甘肅)、枸杞子(寧夏)、 |
藏藥 | 爐貝母、冬蟲夏草、藏紅花、雪蓮花 |
川藥 | 黃連、黃柏、附子、金錢草、丹參 |
貴藥 | 杜仲、吳茱萸、朱砂、五倍子、黃精、天冬、天麻 |
華南藥 | 澤瀉(福建)、薄荷(江蘇)、牡丹皮、木瓜(安徽)、枳實、枳殼(江西) |
浙藥 | 杭菊花、杭麥冬、白術、白芍、延胡索(元胡、玄胡)、玄參、山茱萸、浙貝母 |
廣藥 | 又稱“南藥” |
云藥 | 木香、茯苓、三七、重樓 |
揮發(fā)油的組成和性質
1、化學組成:
萜類:單萜、倍半萜。
芳香族化合物:小分子的苯丙素類衍生物,桂皮醛-解熱鎮(zhèn)痛;萜源類-百里香酚;花椒油素。
脂肪族小分子化合物:陳皮中的正壬醇;人參中的人參炔醇;魚腥草中的癸酰乙醛(魚腥草素)。
其他類:芥子油、原白頭翁素、大蒜油等,常稱之為“揮發(fā)油”。
2、性質:
(1)性狀:透明液體。具有濃烈的香味,少數(shù)有顏色,薁類多顯藍色?!澳X”是揮發(fā)油在低溫下析出的結晶物。濾去析出物的油為脫腦油。
(2)揮發(fā)性:可與脂肪油區(qū)別。
(3)物理常數(shù):多比水輕;具有光學活性;相對密度、比旋度、沸點、折光性。
(5)化學常數(shù):酸值、酯值、皂化值。
飲片的形狀和大小
(1)形狀
根及根莖、木本莖:類圓形切片,如甘草、大血藤飲片。
草本莖:段狀,圓柱形的如金錢草飲片,方柱形的如薄荷飲片,中空而節(jié)明顯的如淡竹葉飲片。
皮類:彎曲或卷曲的條片狀,如肉桂、厚樸飲片。
葉類:一般絲條狀,如枇杷葉飲片;或保持原形,如番瀉葉飲片;或皺縮,如艾葉飲片;
或碎片狀,如桑葉飲片。
果實、種子:一般為類圓球形,如五味子飲片,扁圓形如酸棗仁飲片,心形如苦杏仁飲片等,大者常切成類圓形片狀等,如木瓜飲片、檳榔飲片。
(2)大小
《中國藥典》規(guī)定,飲片的規(guī)格有片、段、塊、絲等。片:極薄片 0.5mm以下,薄片 l—2mm,厚片 2—4mm;段:長 10—15mm;塊:8—12mm;絲:皮類絲寬 2—3mm,葉類絲寬 5—10mm。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