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幼兒教育學簡答題有哪些呢?不知道的小伙伴來看看小編今天的分享吧!
1、福祿倍爾的教育思想主要是:
(1)教育的目的在于喚醒人的內在精神本性。他認為,人同自然界中的萬物是一樣的,在發展中表現出其內在的精神本性。
(2)人的發展應該是循序漸進的。福祿倍爾認為,人的發展應該是循序漸進的。在發展的過程中,每一個階段都是前一個階段的延續,前一個階段并不阻礙后一個階段,而是后一個階段發展的基礎。
(3)兒童發展三段論。兒童的發展則是由“自然兒童”出發,經由“人類兒童”,最終成為“神的兒童”。
(4)兒童的四種本能。福祿倍爾認為,兒童共有四種本能:第一為活動的本能;第二為認識的本能;第三為藝術的本能;第四為宗教的本能。
(5)教學即生活。對待家庭與教學科目時,福祿倍爾認為“教學即生活”,強調只有當家庭與學校生活一致時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6)福祿倍爾的教育方法。在游戲中獲得發展。他認為,兒童的游戲,其意義和價值就在游戲的本身,只是為游戲而游戲,游戲活動過程即是目的,同時也是動機。通過恩物(一種玩具)教學訓練兒童的感覺,讓兒童形成整體和統一的觀念。
2、福祿倍爾在對待家庭與教學科目時,認為“教學即生活”,強調只有當家庭與學校生活一致時才能達到教育目的。在課程與教育目的問題上,福祿倍爾有一段話至今仍發人深思,他認為,幼兒時期的生活方向未完全確定,如幼兒繪畫并不是為未來成為畫家做準備,教幼兒音樂并非以將來成為音樂家為目的,這些活動仍然為發展幼兒時期多方面人性所需,如個體需食物來補充營養一般。
3、蒙臺梭利教育原理以“兒童生命”為其出發點,是關于“生命的原理”。她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發現兒童“生命的法則”,幫助兒童發展其生命。她對于兒童有新的認識。她不把兒童看作是未長成的“小大人”,而是把他們看成是與成人互為相反的兩極:“兒童是成人之父,而且是現代人的老師。作為教育工作者所能做的,只是為兒童預備一個適當的工作環境、活動場所。”
4、要成為蒙臺梭利學校的老師有四個必不可少的條件:第一,教師自己的專業修養要高,教學技術要精;第二,教師要細心地照管每一個兒童;第三,教師準備的教具教材要多,讓兒童自由玩弄、自由試驗;第四,教師要盡職盡責,熱愛兒童。
5、蒙臺梭利認為,自己的學校是一種家庭式的學校,因此一切家務和自我服務都應該讓兒童自己進行料理。蒙臺梭利這些活動不僅使兒童掌握日常生活的技能和技巧,而且還可以培養兒童的意志力、合作精神與獨立性。日常生活訓練包括穿脫衣服、清洗室內用具、飼養小動物、兒童自己動手分食物給其他的小朋友等活動。
6、陶行知認為,應在了解兒童身心特點的基礎上,解放兒童的創造力,并提出“六解放”: (1)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之能思。讓兒童的頭腦從迷信、成見、曲解幻想中解放出來。(2)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之能干。讓兒童在動手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3)解放兒童的眼睛,使之能看。(4)解放兒童的嘴,使之能談。允許兒童發問,讓兒童在自由發問中發展自己的創造力。 (5)解放兒童的時間,不逼迫他們去趕考。幼兒園要給兒童自己學習、活動的時間,不要把兒童全部的時間占去,讓兒童有學習人生的機會。(6)解放兒童的空間,使之能接觸大自然和大社會。讓兒童去接觸大自然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日月以及社會的士、農、工、商。要解放他們活動的空間,從而擴大兒童的眼界,以發揮兒童的創造力。
7、陶行知反對教師“教死書,死讀書”的教學形式,更反對學生“讀死書,死讀書”的學習方法。他認為,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要運用“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獲得真正的知識,從而培養兒童多方面的能力。
所謂“教、學、做合一”,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怎樣做就要怎樣學,怎樣學就要怎樣教,怎樣教就要怎樣訓練教師。也就是說,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二是我們要在做中教,做中學。三是教育的本質,就是教人做事, “做”是“學”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可見, “教、學、做合一”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學以致用。
8、張雪門的基本教育思想:兒童身心發展與社會環境相統一。
張雪門先生認為,兒童身心的發展與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兒童身心并不能自己單獨發展,全靠對周圍環境的反應。這里所說的環境并不單指自然的環境,除自然環境外,還包括人群的社會環境。他認為, “有了母子關系,就有了同情的發展;有了社會的關系,就有了思考、道德的發展;有了生產與消費者相依賴的關系,就有了發展謀生的欲望。”所以,在窮兵黷武的社會里,畏懼的情緒自然要受壓抑;在冷酷殘忍的社會里,憐憫的情緒自然不容易發生;生活在復雜的社會,感受的反應力當然是極靈敏。以此類推,個人固有的性質如何發展,常常受社會無形中的暗示。
9、幼兒教育的意義不僅表現在對個體的成長發展上,也表現在對整個社會的價值方面。
(1)促進生長發育,提高身體素質。幼兒教育根據幼兒生長發育的特點,著眼幼兒身體素質的提高,有計劃地為幼兒創設一個讓其身心愉快的環境,在培育幼兒良好性格的同時,合理地安排營養保健和一日生活,科學地組織體育鍛煉,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增強其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幫助幼兒增強體質,健康成長,為將來成為體魄健壯的社會成員打下基礎。
(2)開發大腦潛力,促進智力發展。幼兒期是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幼兒階段開發大腦的潛力,充分發展智力,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不少研究證明,幼兒期是語言、形狀知覺、,音感等發展的敏感期,在這一時期施以適宜的教育,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推遲教育的話,效果將大打折扣。
(3)發展個性,促進人格的健康發展。人的個性、性格、思想道德和行為習慣都是在一定的教育影響下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幼兒期如果受到良好教育,就能形成許多好習慣,如愛清潔、懂禮貌、熱愛學習、熱愛勞動等,形成良好的性格、個性和符合社會要求的行為規范。
(4)培育美感,促進想像力、創造性的發展。幼兒天性愛美。由于幼兒思維、情感的特點,他們喜歡用形象、聲音、色彩、身體動作等來思考和表達。幼兒教育以美熏陶、感染幼兒,滿足其愛美的天性,萌發其美感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欲望,發展他們藝術的想像力、創造力,促進健全人格的形成。
總之,幼兒教育擔負著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重任,對幼兒個人、社會、國家民族的和諧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
10、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對學前教育的啟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強調活動的重要性;
②強調興趣和需要的重要性;
③發現式教學方法;
④強調智力發展是一種積極的、主動的建構過程;
⑤教育要符合兒童心理發展階段,符合兒童心理發展的水平,避免兒童教育成人化的傾向;
⑥發展兒童的主動性;
⑦強調兒童的實際活動;
⑧重視兒童的社會交往。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0731-84117792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