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一般來說是依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經過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和任務分析以及教學活動結構、界面設計等環節,而加以制作的課程軟件。在制作時,經常會放置一些與其相關的內容,比如人生故事,那么人生故事ppt課件素材有哪些呢?
課件本身是屬于具有共同教學目標的可以在計算機上展現的文字、聲音、圖像、視頻等素材的集合。它的實質其實也是一種軟件,即是在一定的學習理論指導下,依照教學目標設計的、反映某種教學策略與教學內容的計算機軟件。
此外,課件的基本模式有練習型、指導型、咨詢型、模擬型、游戲型、問題求解型、發現學習型等多種類型。但是不管是哪種類型的課件,都是屬于教學內容和教學處理策略兩大類信息的有機結合。
當然,在制作課件時通常就會放置一些故事,比如若是想要做勵志的ppt課件時,就可能會放一些人生故事。
示例范文:
人生故事素材范文一
弱者也是強者
強者有時候會淪為生存的弱者,而弱者反倒成為生存的強者。
古詩云:“獨立三邊靜,輕生一劍知”,能夠獨立的“弱者”內心最寧靜。
澳大利亞的動物學家戴維森,一直研究著猴子的生活習性。一次,他來到亞馬遜河流域,將兩只猴子帶了回去,分別關進兩個籠子里,每天精心喂養,并隨時觀察它們。
一年后,一只猴子健健康康的,另一只卻不幸死掉了。戴維森百思不得其解,按一般人的眼光,如果兩只猴子一定要死掉一只的話,死掉的應該是還活著的這只。因為帶回時,死掉的那只猴子又大又壯,活著的這只卻瘦小羸弱。
為了知道這是為什么,戴維森又讓人從亞馬遜河流域帶來一只更大更健壯的猴子,這只猴子卻死得更快,只半年功夫就撒手人寰,倒是那只小猴子依然健在。
難道說這是偶然嗎?戴維森又進行過兩次類似的試驗,強壯的大猴子依然在一年內死去。
戴維森坐不住了,再次來到亞馬遜河流域,這次他索性住在了猴子非常多的巴西,經過半年多的觀察研究,終于弄清楚了被關進籠子的大猴子必死的原因。
原來,凡是體大健壯的猴子,容易被其他猴子接受,它也樂于和其他猴子在一起,一旦有空,就在猴群中來往穿梭,同時還能得到其他猴子供奉的食物。這樣的猴子最怕孤立,一朝失去自由,被關進籠子也就往往活不過一年。那些瘦小的猴子則不然,沒有同類愿意搭理它們,久受孤立,也就學會了獨立,或者說適應了被孤立,被關在籠子里時絲毫也影響不了其生活質量,且吃的不愁,反而會健壯起來。
一個有趣的現象,或者說生命的悖論出現了:強者淪為生存的弱者,而弱者反倒成為生存的強者。不禁想到發生在二戰時期的一個故事。
在德國東部布痕瓦爾德納粹的集中營,看守人員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死刑執行方式。
在集中營附近有一座埃特斯山,山間有一道深不見底的峽谷,峽谷上拉起了一條鋼索。在死囚將行刑時,看守就押著他們來到峽谷前,對他們說,誰能赤手空拳爬過鋼索,誰就能獲得自由。
一名男死刑犯爬著,墜入了深淵,兩名,三名……十名……三十名,無一例外。這也是看守人員敢玩這種“死亡游戲”的原因所在,因為這根鋼索足有2公里長,這些囚犯已被折磨得夠嗆了。
然而,到底出現了一個奇跡。
一天,納粹看守又押來了一個死囚,這位犯人爬過約三分之一時,兩位行刑人員就開始喝酒聊天起來。只因為爬鋼索的是一位叫艾米麗的女子。他們想,連男性犯人沒有一個能爬過去的,就別說這位瘦小羸弱的女子了。
倆看守喝著酒,女子約爬過一大半了,一個“謹慎者”對同伴說:“奇跡會不會發生在這個女子身上?”同伴連連搖手說:“不會的,我們只管喝酒聊天。”
“謹慎者”到底害怕女子成功爬到對岸,他們會受到上司的處罰,喝得醉眼朦朧的他于是向女子開了槍。此時峽谷中的霧越來越大,連女子的影兒也看不到了。艾米麗終于成為一位逃過死亡魔掌的人。
有人說艾米麗能創造奇跡是因為母愛:家中有一個3歲和一個2歲的孩子。其實,那些在“死亡游戲”中墜入谷底的男性,也有孩子盼望著他們回家。而父愛和母愛同樣是愛的兩座高山,沒有誰比誰遜色。
最后研究人員認定,艾米麗能爬過鋼索,是由于她內心的寧靜。男性囚犯開始時并不將鋼索放在眼里,再加上求生心切,一到鋼索上便拼盡全力爬動,終于力所不支,不得不絕望地松開求生的手。艾米麗則緩緩爬動,一開始就能做到爬一會兒,再伏到鋼索上閉上眼睛歇息一會兒,或看一看峽谷中緩緩飄動的霧嵐。因為屬于弱者的她根本沒有逞強的資本。
沒有包袱,“羸弱”者反倒能讓靈魂變得輕盈,內心獲得寧靜。“心輕者上天堂”,內心寧靜者也就能避開地獄,到達生命奇跡的彼岸。
人生故事素材范文二
咸也好淡也好
一個年輕人為離別的苦痛來向我傾訴。
等他說完,我說:“人生里有離別是好事呀。”
他,茫然地望著我。
“如果沒有離別,人就不能真正珍惜相聚的時刻;如果沒有離別,人間就再也沒有重逢的喜悅。離別從這個觀點看,是好的。”
我們總是認為相聚時是幸福的,離別便不免哀傷。其實,幸福是比較而言的,若沒有哀傷作襯托,幸福的滋味也就不能體會到。
幸好,人生有離別。
高僧弘一大師,晚年把生活與修行統合起來,過著隨遇而安的生活。有一天,他的老友夏尊來拜訪他。吃飯時,他只配一道咸菜。
夏尊問他:“難道這咸菜不會太咸嗎?”
“咸有咸的味道。”弘一大師回答道。
吃完飯,弘一大師倒了一杯白開水喝,夏尊又問:“沒有茶葉嗎?怎么喝這么淡的開水?”
弘一大師笑著說:“開水雖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我覺得這個故事很能表達弘一大師的禪語,夏尊因為和弘一大師是青年時代的好友,知道弘一大師在李叔同時代,有過歌舞繁華的日子,故有此問。弘一大師則早就超越咸淡的分別,這超越并不是沒有味覺,而是真能品味咸菜的好滋味與白開水的真清涼。
生命里的幸福是甜的,甜有甜的滋味。
情愛中的離別是咸的,咸有咸的滋味。
生活中的平常是淡的,淡也有淡的滋味。
我對年輕人說:“在人生里,我們只能隨遇而安,來什么品味什么,有時候是沒有能力選擇的。就像我昨天在一個朋友家喝的茶真好,今天雖不能再喝那么好的茶,但只要有茶喝就很好了。如果連茶也沒有,喝白開水也是很好的事呀。”
人生故事素材范文三
輸贏之間
和尚上山砍柴歸來,在下山路上,發現一個少年捕到一只蝴蝶捂在手中。少年看到和尚說,和尚,我們打個賭怎么樣?
和尚問如何賭?
少年說,你說我手中的蝴蝶是死的還是活的。你說錯了,你那擔子柴就歸我了。
和尚同意。說,你手上的蝴蝶是死的。
少年哈哈大笑,說,你說錯了。少年把手分開,蝴蝶從他手里飛走了。
和尚說,好!這擔子柴歸你了。說完,和尚放下柴,開心走了。
少年贏得一擔柴,高高興興挑回家,把詳情告訴了父親。父親是位參禪悟道的居士。他聽兒子說完,伸手給兒子一巴掌。說,你啊!你真贏了嗎?你輸也不知道怎么輸的啊!父親讓少年擔起柴,到寺院給和尚送去。
少年的父親看到和尚,說,師父啊!我家孩子得罪了師父,請師父原諒,柴我給您送回來了。少年疑惑不解。
少年的父親對少年說,師父說蝴蝶死了,你才會放了蝴蝶,贏得一擔柴。可是師父贏的卻是你的慈悲。
和尚把柴收下,說,阿彌陀佛。你用這擔柴,把你的慈悲換回去吧!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