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外出打工失聯21年后被接回家 原因是沒有賺到錢不想回家
闊別21年,49歲的蔣安(化名)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安徽滁州定遠縣的一個村莊。這里距離廣西南寧,他被找到時所住的橋洞有1700多公里。
6月28日,蔣安回家的第一天。車開進村,坐在家里的母親聽到聲音,趕緊出門來迎。一見面,這位80歲的老人哭著抱住失散多年的兒子,喚他的小名:“寶,你回來了。”
兒子離家了太久,久到他的鄉音已雜糅了廣西口音。久到除了母親和姐妹,他認不出家里的小輩和村里許多親戚,介紹時問他還記不記得,他一臉茫然。久到他不記得回家的路,在村里沒人帶著,他都不知道怎么走回家。
蔣安回家之前,家人們嘗試過很多次尋找。去派出所查他的信息,沒有線索。托外出打工的朋友打聽,也沒有音訊。直到今年6月,“讓愛回家”公益團隊發出蔣安的尋親視頻,不到兩小時,就有留言說照片中的人很像他的表親。十天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家鄉。
因沒有身份證,逐漸游離在社會邊緣
據悉,蔣安外出的這21年間,一開始還和家人有聯系,但每次聯系時電話號碼都不同。但時間久了,就漸漸斷了。問起原因,蔣安也不愿多說,只是覺得沒有賺到錢,所以才不愿回家。
這21年里,因為聯系不到他本人,他的身份證被派出所注銷。據他所說,他曾在工地上干活,做建筑外墻,負責水泥砂漿。做了一段時間,因為他沒有身份證和銀行卡,老板只通過轉賬的方式付工錢,只給了一點現金。近幾年,公司管得越來越嚴,到處進出還要掃碼,他因此游離在社會邊緣。
社工幫忙,為其找到養活自己的工作
無從知曉蔣安在橋洞下住了多久。據了解,2020年,南寧市益群致善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社工從街道辦那里得知,有流浪人員一直在橋洞下生活,便著手幫他尋找家人。去年6月,社工包杰在巡查時遇到了蔣安。他穿得很整齊,神志清醒,住處周圍收拾得很干凈,“和其他的流浪漢不太一樣。”蔣安知道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但他沒有身份證,也不愿意回家。后來,包杰為蔣安在附近一家廢品收購站找到一份工作,一天50元。不下雨的時候,蔣安基本都會去那干活。包杰每個月都會去看他,給他帶一些水、面條和衣服。
回到家鄉,蔣安不愿意再提廣西的遭遇。記者問起他是否曾在廢品站工作,他不承認,問起他做什么時,他說:“就混,什么都不做。”
其實,直到現在,蔣安都是不太愿意回家的,“我就是為了看看老母親,要不然我不會回來的。”蔣安說,他想等賺到錢再回來。“我在外面二十多年,至少要搞一套房子,這都沒搞到,我怎么回來。”
他對未來沒什么打算,妹妹說,先幫他把身份證和戶口本辦好,之后如果他想待在老家,就好好陪著母親,如果想出去打工,他們可以幫他在合肥找份工作。蔣安未置可否。“我肯定會出去的,說不定還要回去的。”采訪快要結束的時候,蔣安向記者要了名片,“以后我混不下去了,就去武漢找你啊。”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