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期待更高智能水平的AI時,要不要對AI本身進行法律上的規制,或進行道德約束?假設需要,如何進行規制?
AI算法會受到訓練數據的影響,如果訓練數據中存在偏見,那么其決策也會形成歧視。安全性表現在AI如何保護數據安全。過去一段時間里,Google、Meta等公司先后被爆出數據泄露問題,引發全球對數據保護的關注,各國也加快了針對隱私、數據保護方面的立法。
未來人工智能無疑是數字經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人工智能的發展,首先要解決的是人工智能與實體之間的法律關系及邊界問題。人工智能不是為了讓人脫離真實世界,而是為了增加人與真實世界、人與人的交流,它應該使人類更懂得多元與互信,而非割裂的二元。
穩健性則是指人工智能系統在異常情況下,仍能保持正常運行,而不至于崩潰。例如,現在的智能駕駛都有一套冗余方案,目的是防止極端天氣、車輛碰撞等場景下,車輛失控的情況。
令人擔憂的是,未來深度偽造的仿真程度還會繼續提升。在近段時間大火的元宇宙概念中,與元宇宙緊密相關的虛擬數字人的熱度也在持續提升。如果數字人的生成和驅動變成了一項唾手可得的技術,就意味著相關攻擊手段門檻大大降低,這將對人臉識別、身份核驗等領域帶來更嚴峻的挑戰。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