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6日,教育部官網披露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治理“回頭看”工作的最新進展。全國累計排查培訓機構11萬個,發現有問題機構2977個,占比2.7%。各地通過關停取締、限期整改等措施對違法違規培訓行為同步予以處置,問題機構整改率達92%。
-
日前,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發布《全國“雙減”成效調查報告》。雙減后,83.5%的學生未參加校外學科培訓,學生居家學習活動內容發生積極改變,75.5%的家長認為周一至周五孩子在家閱讀、運動、勞動、社會實踐總時間增加。
-
現在,國家徹底落實雙減政策,要求各學校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也禁止培訓機構開展課外輔導工作。教育部希望通過這種方法來使得學生可以更高效地學習,同時擁有更多的時間去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并將學生的輔導工作落實到家長身上,營造更好的學習氛圍。
-
自從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是,并非所有的學校真正落實了雙減政策,依然將分數、成績看得最為重要。許多學校表面上實施雙減少,可實際上只是停留在說的層面,可謂該“加”的不“加”,該“減”的卻不“減”。
-
去年,教育部明確實施了雙減政策,希望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將他們從繁重的課外輔導班中抽離出來,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
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校外補習班逐漸銷聲匿跡。以前家長希望孩子能考個優異的成績,就在周末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但在這種情形下,孩子的成績或許得到了提高,但他也背負了繁重的學習壓力。國家之所以制定雙減政策,就是希望能將孩子從繁重的學科任務中抽出來,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
芬蘭是一個特別重視教育的國家,一直被人們美譽為“歐洲教育的典范”,他們不僅僅只是重視如何提升教育質量,同時他們也關注讓每一位孩子都有機會享受教育,實現教育公平。而芬蘭在中小學的課外教育投入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現在已經形成了系統的課外教育模式,這種模式值得我國學習,對如何推進雙減政策頗有借鑒意義。
-
現在全國大部分地區的中小學都已經開學了,這是“雙減”政策落地之后的第二個學期。面對上個學期實行的雙減,許多家長和老師提出了質疑。這是他們誤解雙減政策的真正目的,不補課并不意味著不學習,減負也并不是放水。這些政策的實施,要求家長和學校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學生身上,擔負起教育學生的重任。
-
“雙減”政策出臺后,新東方宣布全面關閉K12在線教育業務,并開始在各個行業探索轉型之路。去年12月,新東方宣布成立“東方甄選”,正式加入直播帶貨。但“東方甄選”似乎并沒有交出太亮眼的成績單,新東方的轉型之路未來又將何去何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