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媒體報道,擁有近三十年執教經驗的老教師觀察到,在近五屆的一年級學生中,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對錢幣缺乏認知。這些孩子們不僅不認識各種面額的錢幣,更不清楚如何正確使用,甚至對于“換錢”和“找錢”這些基本金融概念也一無所知。這一現象使得小學課程中的《認識人民幣》一章顯得尤為重要。
孩子們對錢幣的陌生感與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密切相關。中國人民銀行2023年底的數據顯示,我國的移動支付普及率已經達到了驚人的86%。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接觸實體貨幣的機會大大減少,他們可能僅在春節期間收到壓歲錢時才能見到百元大鈔,而平時幾乎看不到其他面額的紙幣。
然而,我們不能因此就認為孩子們不認識實體貨幣是理所當然的。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如果缺乏對實體貨幣的直觀感受和具體認知,可能會對他們的金錢觀念產生深遠的影響。
例如,新京報近期報道的一些孩子在網絡游戲中進行巨額充值的現象,這些孩子動輒花費數千甚至上萬元為游戲充值。除了游戲平臺和家長的責任外,孩子們自身缺乏基本的金錢和消費觀念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如果孩子們對金錢的數額和掙錢的難易程度沒有基本的認知,那么他們就很難建立起對金錢的珍惜和尊重。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將責任歸咎于數字化支付,但是,讓孩子們從小就能直觀地認識和理解錢幣,對于他們建立更為合理和健康的金錢觀和理財觀是至關重要的。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