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購買食品時是否關注過食品的包裝袋?是否仔細研究過這個食物的生產日期、保質期、配料表、營養物質含量?相信大多數人在購買食品時,在意的基本上是食品的價格和外包裝,對于食品安全問題一無所知。隨著電商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瀏覽各個網站購買食物,由于價格劃算,沒有實物讓人仔細研究,很多不良商家就找到了可乘之機。開始利用價格劃算的噱頭,賣起了沒有任何質量保證的三無產品。
營養含量被打上問號,生產配料還得“保密”。最近,家住湖南長沙的歐女士發現,其網購的面包外包裝上,營養成分和配料都沒有寫,用問號代替,“像開玩笑似的”。
根據《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七條,預包裝食品的包裝上應當有標簽,標簽應當標明包括名稱、規格、凈含量、生產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以及保質期、產品標準代號等信息。有律師就認為,試吃的非賣品,跟其它食品一樣,需遵守該法。
就是說,面包的外包裝上生產配料“保密”,營養成分和配料等用問號代替,商家涉嫌違法違規了。另外,此舉也是對消費者的不尊重,用“保密”二字體現了商家的傲慢。食品的生產配料和營養成分,不能保密也不應該保密,涉及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對商家來說,食品包裝袋上的信息,應該如實填寫,要符合監管要求,讓消費者看了一清二楚才好。現在,賣面包的商家說是贈送的試吃產品,沒有質量問題。有沒有質量問題先放一邊,必須強調贈品同樣要受監管約束。
當前,一些人群越來越追求健康的飲食,對碳水化合物、鹽、蛋白質、脂肪等攝入,都有嚴格的控制。這些配料表中的“問號”,就讓他們有些無所適從了。
作為商家,不管是正規售賣的食品,還是贈品,都應該符合監管要求。不能有“贈品你們就別要求太多”的想法,這樣不僅讓人反感,也會讓人對食品質量產生懷疑。
有網友評論,食品包裝配料欄寫“保密”,這與考試時在試卷答案上寫“保密”一樣,都是糊弄人的行為。也有網友提醒,這要是被職業打假人盯上,商家就麻煩了。就是說明,商家的行為不得人心。
當前,“科技與狠活兒”是個熱詞,這說明各類食品的信息公開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對此,當地監管部門,對“保密”和“問號”的說法,更不能當作是“開玩笑”,應該介入調查處理,責令商家糾正不規范的行為,以維護市場秩序。
總而言之,商家做得坦坦蕩蕩,消費者吃的時候才會明明白白。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