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戰爭愈演愈烈,歐美科技巨頭采取全方位制裁俄羅斯的舉措。在硬件方面,英特爾、AMD、聯想、戴爾、蘋果等科技企業宣布停止對俄羅斯供貨。而軟件方面,SAP、Oracle等軟件巨頭宣布停止在俄羅斯的產品銷售和服務。歐美科技巨頭采取的這一舉措將導致俄羅斯使用它們產品的企業,將面臨癱瘓的風險。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使用開源軟件,不僅方便,也無需花費太多資源。但過于依賴開源軟件并非好事,因為開源軟件存在諸多不安全因素:一方面,使用開源軟件仍有被制裁風險,開源社區Github嚴格限制俄羅斯獲得其維持侵略性軍事能力所需的技術和其他物品。另一方面,開源安全漏洞風險顯著。根據新思科技《2021開源安全與風險分析報告》顯示, 84%的代碼庫至少含有一個漏洞,近三年漏洞比例逐年增高, 60%的已審核代碼庫包含高風險漏洞。
俄羅斯早有準備,較早布局國產化:
受到這些制裁,環球時報報道稱,俄羅斯已做好啟用本國互聯網系統的準備。俄羅斯較早就布局IT國產化,早在2013年就已經頒布相關國產化政策,并且針對于芯片、操作系統等關鍵基礎軟硬件已經有相關替代產品。
西方對俄的科技制裁,告訴我們IT設施的國產化要面向全產業鏈:
中國應該確保IT設施全部環節國產化。從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來看,可謂全方位,任何不能保證自主可控的環節都會成為被攻擊的弱點。對中國來說,無論是芯片的設計、制造、封裝,還是操作系統的自主開發、社區開源,都需要有自主可控的后手準備。國產化保證了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轉,保障了國家安全,更為未來發展國家自己的信息技術產業打下堅實基礎。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