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深圳的李嬸一家遭遇了一場意想不到的食物中毒事件。李嬸一家五口人在家中品嘗了“黃花倒水蓮煲雞湯”,然而,餐后僅一小時,全家人便相繼出現了頭暈、乏力、睜眼困難、惡心嘔吐以及視物模糊等中毒癥狀。在湯樣本中,檢測人員發現了鉤吻堿、鉤吻素己和鉤吻素子等成分,這些都是俗稱“斷腸草”的劇毒植物所含有的物質。鉤吻,被大眾稱為“斷腸草”,其根、莖、葉含有高濃度的鉤吻生物堿,這種神經毒素每年都導致中毒事件。
-
近日,溫州一名74歲的黃阿婆因過量食用楊梅而陷入生命危機。她在家中一口氣吃了一斤楊梅后,迅速出現了渾身乏力、惡心嘔吐等癥狀,隨后被緊急送往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ICU進行救治。楊梅是很有營養的水果,但水果每天攝入量最好控制在200-350g。如果一天水果只吃楊梅的話,一天最多吃20顆楊梅。
-
6月10日消息,微博話題“吃一個粽子跑 8000 米才能消耗掉”引發關注。據國內多家媒體報道,200 克中等大小粽子熱量至少300千卡,如果很甜、很油膩,熱量會更高,至少跑8千米才能消耗掉。專家表示,用于制作粽子的糯米和黃米都粘性大,少吃美味解饞,吃多了則不易消化,容易導致胃脹、胃痛、反酸等癥狀,對于老年人、兒童和脾胃弱的人群,建議不要吃太多
-
近日,浙江溫州發現了一位血型非常特殊的癌癥患者,其血型為罕見的類孟買血型,這種血型比廣為人知的“熊貓血”(Rh陰性血)還要稀有,甚至被形象地稱為“恐龍血”。在這位患者的血型被確認為A型類孟買型之后,負責接診的醫院輸血科迅速與溫州市中心血站取得聯系,咨詢是否有此類罕見血型的庫存。
-
據6月5日的報道,一種新奇的、甚至有些惡心的“愛好”在中小學生中悄然興起——養臭水。所謂的養臭水,實際上是學生收集各種廢棄、過期的液體和原材料,混合后放入瓶子中進行“培養”,期待著瓶子最終爆炸,臭氣充滿整個教室。這種新奇的“愛好”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中不乏質疑和擔憂的聲音。特別是當兒科和呼吸內科的醫生們得知這一情況后,他們對此表示了強烈的擔憂。
-
端午節即將到來,吃粽子成為了這個節日不可或缺的傳統。近日,“醫生建議每天食用粽子的最大數量”成為了網絡上的熱議話題,引發了廣泛關注。?成都大學附屬醫院臨床營養科的李青蕓醫生指出,粽子高熱量且難以消化,過度食用可能會增加胃腸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由于粽子中含有糖分和脂肪,過量攝入還可能導致肥胖。因此,對于老人、兒童,以及胃腸道、膽囊、糖尿病、肥胖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特別慎重對待粽子的攝入。
-
近日,紹興諸暨的王女士在晚上睡覺時感覺臉部有些癢,誤以為是蚊子,便隨手拍了一下,當時并未多加留意。然而,第二天早上醒來,她驚訝地發現自己的臉部、頸部以及右側手臂出現了大片的紅斑和水皰,并伴隨著陣陣疼痛。隱翅蟲的蟲體各部位均含有強酸性的毒素,具有極強的腐蝕性,因此被形象地稱為“飛行的硫酸”。
-
牙齒的結構由外層的牙釉質和內里的牙本質與牙髓復合體組成。基于這樣的構造,牙齒的自然色澤就不會是過分的白。牙齒的顏色與其鈣化程度息息相關。由于牙釉質具有一定的通透性,牙齒的鈣化程度越高,牙釉質就越發透明,從而使得內部牙本質的顏色透顯出來,讓牙齒整體看起來是淡淡的黃色。
-
5月24日消息,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近日傳出醫學界的重磅新聞。該院成功實施了全球首例活體人的異種肝移植手術,將重達610克的轉基因豬肝臟植入一名肝癌重癥患者體中。目前,患者已可以自由活動,其肝功能等核心健康指標均已回歸正常。此次從轉基因豬到人的異種移植手術的成功實踐,無疑在醫學界開創了新的里程碑,為轉基因豬異種肝移植領域鋪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