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教師的職責是()。2、教師(),簡稱師德,是從事教師職業的特殊道德要求。3、現代教師的智能結構,是由(),智力結構和能力結構構成。4、《論語》一書,匯集了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于哲學、政治、倫理等方面的言論。5、我國義務教育的教學計劃應當具備三個基本特征;一是(),二是普遍性,三是基礎性。
-
材料一:我剛接任三(2)班班主任,全校聞名的“小魔王”陽陽,成為我的學生了!開學沒幾天,陽陽的問題便接踵而來。問題:結合材料,從學生觀的角度,評析“我”的教育行為。參考答案:材料中“我”的教育行為符合“以人文本”學生觀。具體表現:1、學生是完整的人。2、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
-
1、平時嗓門大的小強在回答問題時聲音小,老師批評說“聲音那么小,難道你是女孩子么?”全班哄堂大笑,該老師做法(不合理,教育體現對學生的尊重)。2、孫老師寫評語:“填空題錯了一道,其他題全對,能夠非常好的運動循環小學的簡便記法等知識。等級評定為優秀。”關于孫老師的做法是(孫老師以分數作為評價標準)。
-
1、有意義學習的條件:學習材料的邏輯意義;有意義學習的心向;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有適當的知識,以便與新知識進行聯系。改編口訣:新知識加舊知識加心向。2、學習動機的培養:了解和滿足學生的需要,促使學習動機的產生。重視立志教育,對學生進行成就動機訓練。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口訣:馬里奧班委。
-
課堂上,你講得正起勁的時候突然被一個學生打斷了,而且對方當場指出了你的錯誤。這時你怎么辦?參考答案:首先,我會當場表揚該學生。能夠在老師講課的時候指出老師的錯誤,說明該學生不但有認真聽講,而且勇氣可嘉。這種行為值得所有學生學習,必須要表揚。其次,我要當場向全班同學道歉。講錯知識意味著誤導了學生。
-
1、問題的特征:解決抽象而不帶具體情節的問題時比較容易,解決具體而接近實際的問題時比較困難。此外,由于問題的陳述方式或所給圖示的不同,也會直接影響問題解決的過程。2、遷移:遷移是已有的經驗對解決新問題的影響。3、思維定勢:思維定勢是指使用原有已證明有效的方法解決新問題的心理傾向。
-
1、布盧姆將認知目標由低到高分為(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六個層次。2、認知學習分類理論是(加涅)提出的。3、奧斯本提出了(頭腦風暴法)。4、加涅的分類理論將認知學習分為(言語信息、智力技能、認知策略)。5、教師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去探究和發現新知識和問題的方法是(發現法)。
-
1、如果有同學反映,有人在教室里傳播不健康的書刊,對這件事你怎么辦?2、如果有的同學利用生理期不去上課,對于這件事你怎么辦?3、一個學生學習好,但同學們都不喜歡她,作為老師你怎么辦?4、學生經常不完成作業,查出原因是因為她懶散,作為老師你怎么處理?
-
1、有人說本科生去教3-6歲的幼兒有些大材小用,你怎么看?2、你們班有一個性格孤僻的幼兒,你怎么辦?3、有一個小朋友很聽話,老師總是喜歡把他抱在懷里親,其他小朋友看見了覺得很羨慕,你怎么看?4、孩子跟老師待得時間比跟家長在一起的時間長,你怎么看?